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型胶原蛋白海绵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骨缺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系四肢长管骨骨折接骨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性愈合,入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病人。在完成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治疗组在螺丝钉孔洞中和间隔置入Ⅰ型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未置入胶原蛋白海绵。术后14d、30d、60d和90d对2组患者进行X光摄影,观察影像学图像评价治疗效果。同时结合随访结果,对比较治愈时间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术后14d,2组影像学无差异。但是术后30d后,2组影像学差异显著,表现为治疗组在骨痂形成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疼痛感觉消失更快。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3±1.7月,与对照组的8.6±2.4月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功能评价整体优良率为71.87%,与对照组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型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骨缺损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雄性大鼠后肢体一侧制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胶原蛋白在大鼠失用性骨质疏松中的骨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自身对照研究,选取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未进行处理)和实验组(N=20,一侧后肢体固定),20只雄性SD大鼠右侧肢体固定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右后肢制动固定作为实验组,未固定的对侧肢体为对照组。2周后麻醉下建模动物处死后截取相同长度后肢股骨标本,进行标本处理。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总胶原及Ⅰ型、Ⅱ型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Ⅱ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一侧后肢体制动可以导致大鼠固定侧股骨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Ⅰ型/Ⅱ型胶原比值的下降,构成了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生物化学基础,导致骨钙、骨磷减少形成局部性骨质疏松。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铬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在浓度0ng/ml~20ng/ml范围内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06μg。重复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n=6),加标回收率在101.8%~108.3%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及回收率较好,适用于化妆品中铬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