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2011年的100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病例报告,了解其后期康复治疗情况,从而进行相关分析及总结。结果在100个病例中,72例为多系统萎缩(MSA),其中49例为MSA-C型,23例为MSA-P型。28例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其中,MSA-C型表现为小脑症状突出,MSA-P型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而PSP的主要表现为躯干僵直、姿势异常、核上性眼球运动障碍。通常来说,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治疗比较困难,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1。结论对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避免使用利尿剂、镇静剂、安眠药等药物,可以采取让患者穿紧身裤和弹力袜并增加钠盐摄入的方式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应注意防止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5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有5例,有效有13例,无效有7例。观察组患者痊愈有7例,有效有15例,无效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没有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方案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平均4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对应的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肢周径差进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以后,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肢体肿胀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中医治疗组明显比常规治疗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选择中医方案进行干预可有效的减小健侧和患侧肢周径差,并且缩短患者肢体肿胀的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科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近况和10年药敏变迁,为临床控制该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92例表皮葡萄球菌(SE)药敏结果(A组),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60例SE药敏结果(B组)进行总结和对比。结果近几年小儿感染SE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并发现1例对万古霉素中敏SE菌株,但所有SE对利奈唑胺、奎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A组SE对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西丁、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针对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B组有显著增高(P<0.05),对利福平、氯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等耐药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近年儿科感染SE对多种常用抗革兰阳性球菌的药物耐药率逐步升高,应及早做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对重症感染和对苯唑西林耐药者及时选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戊酸雌二醇治疗绝经后期妇女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伴有慢性盆腔痛的绝经后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Kappeman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Kappeman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Kappema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绝经后期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1例(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1例(61.7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治疗绝经后期妇女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殖器官萎缩及老化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