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R模体对MRI图像层厚、均匀度的检测价值,提高MRI图像质量。方法利用ACR模体对GEExciteHD1.5T和SiemensSkyra3.0T核磁共振(MRI)图像的层厚、均匀度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CR模体检测结果显示,1.5TMRI图像层厚为5.6mm,层厚偏差0.6mm,均匀度为93.1%;3.0TMRI图像层厚为4.6mm,层厚偏差0.4mm,均匀度为96.2%;均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结论采用ACR模体定期对MRI图像进行层厚、均匀度检测使各项检测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确保图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提高MRI图像质量,是MRI图像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结合Hexapod系统校正摆位误差以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的精度。方法入组36例病例,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每次摆位后、校正后行锥形束CT扫描,在线经Hexapod系统校正摆位误差并记录误差值,统计校正误差数值,并予比较。结果校正前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是(1.8±1.4)㎜,(3.9±3.0)㎜,(2.1±1.5)㎜。旋转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8±1.3)°,(0.7±1.5)°,(0.2±0.9)°。校正后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4±0.4)㎜,(0.5±0.6)㎜,(0.4±0.4)㎜。旋转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15±0.5)°,(0.08±0.6)°,(0.06±0.5)°。结论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结合Hexapod系统校正应用于肿瘤放疗不仅可提高平移误差的治疗精度,还可提高旋转的误差精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滤泡性癌与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40例甲状腺滤泡性癌的患者以及4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研究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图像特点,包括结节最大径、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结构、钙化程度、声晕、血流分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性癌及腺癌的结节大小、结节边界、内部回声、内部结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结节形态来看,滤泡性癌的形态和腺癌相比明显不规则;滤泡性癌结节内部钙化程度比腺癌高;声晕形状不规则;滤泡性癌的血流多分布于结节内部,腺瘤的血流多分布于结节周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图像特点,甲状腺滤泡癌结节形状不规则,钙化程度高,不规则声晕,结节中央供血丰富等。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可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癌及腺瘤。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彩超检查乳腺不同生理阶段的乳腺肿块结构及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9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声像图检查资料。结果彩超对乳腺肿块,特别是早期乳癌普查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应用彩超区别良性、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能迅速和全面反映血管的分布、血流情况,提高乳腺癌诊断率。结论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妇女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超声检查图像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52例患者均接受乳腺癌超声图像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5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确诊的51例,准确率98.08%,误诊1例,误诊率1.9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可见病灶形态不规则、肿瘤组织侵犯周围脂肪及纤维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晰,存在部分癌组织浸润,可见毛刺状边缘,内部存在回声,部分患者存在微小钙化,血流丰富,血流信号较大。结论针对乳腺癌可行超声图像检查,其准确率较高,针对部分难以诊治的病例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钼靶摄影术进一步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隐匿性癌及乳头状癌多灶性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总结其超声特征。结果42例甲状腺癌患者彩超在甲状腺内发现结节132个,其中实性结节116个,占88%,囊实性16个,占12%。癌性结节51个,其中隐匿性癌结节11个,41个为低回声,占80.9%,37个结节内伴钙化,占72.5%,41个边界不清晰,占80.9%,血流丰富38个,占74.5%。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占92%,其中多发性5例,滤泡状癌1例,髓样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甲状腺癌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检查时要注意隐匿性癌及乳头状癌多灶性的识别,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将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运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从而分析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需要接受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共62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CT、MRI扫描)来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对观察组则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应用肿瘤放射进行治疗,并最终确定CT图像与融合图像来确定靶区体积以及照射剂量。结果在CT的照射下,靶区肿瘤体积为72.45立方厘米,而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对靶区肿瘤进行照射,所勾画出的肿瘤体积为51.12立方厘米,由此可见,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对靶区肿瘤进行照射比常规技术对靶区肿瘤进行照射的准确性要高。同时对膀胱和资产的照射剂量机械计算,最终计算出,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所现实的最小照射剂量和最大照射剂量都小于常规图像(CT),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勾画放疗靶细胞的过程中,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明显要比常规方法更加准确,同时也可减少放疗剂量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