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子血液病研究室张广森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新的亚型,发现并克隆了该型APL的致病基因GTF2I-RARA。相关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英国血液学杂志》。这是我国学者发现并报告的第三种APL致病基因,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报道的第十种变异型APL融合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肺癌的影像学分进行研究,同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判。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炎肺癌患者38例,采用手术、开胸肺活检、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等方式,对肺炎肺癌的病历、临床、影像资料等进行证实,并对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根据影像学形态进行分,同时对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判。结果诊断结果为在38例肺炎肺癌患者中,有1例肺低分化癌、1例肺不典型类癌、14例肺鳞癌、18例肺腺癌、2例肺小细胞癌、2例低分化腺癌伴鳞状分化。影像学分主要包括弥漫性分布及局限性分布的混合阴影、实变并肿块、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单纯肺叶或肺段实变阴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结论肺炎肺癌具有多种类型的影像学形态,同时动态影像学变现具有相应的特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分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例因口服酚酞片致重症大疱表皮剥脱松解药疹合并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通过对躯干、四肢、会阴部皮损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遵医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严密病情观察等措施,患者皮损控制,未发生继发感染,住院35天后血糖控制良好,皮损痊愈出院。

  • 标签: 重症大疱型表皮剥脱松解型药疹 2型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急性中央脊髓损伤治疗方法。方法32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患者,上肢17例,四肢15例。入院后行颅骨牵引、制动、脱水。20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29例患者伤后3月-18月获随访,未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ASIA法分类)均获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工作,生活可自理,颈椎MRI复查,1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空洞影像学表现。结论对无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椎管内无梗阻的急性中央脊髓损伤(水肿)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对脊髓的持续存在致压物或颈椎失稳的中央脊髓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手术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对脊髓前方致压物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手术治疗,对颈椎管广泛狭窄宜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胸交界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宜采用内固定。

  • 标签: 脊髓损伤 颈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胞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手术病理资料以术前MRI诊断资料,分析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者25.0%肿瘤位于幕下者75.0%均为良性。MRI常规扫描肿块周围水肿者2例,肿块囊实性构成比最高为70.0%(P<0.05);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DWI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P<0.05)。结论颅内毛细胞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颅内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妮、元宫、T三种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比较及不良反应。方法分别选取放置吉妮、元宫、T三种节育器的妇女174例,182例,177例,对其避孕效果、带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放置节育器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后B、C两组妇女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而继续使用率则明显低于A组;且在不同时间段C组妇女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均明显高于B组,而继续使用率则明显低于B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作为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本着知情选择的原则协助患者选择最适合的节育器。

  • 标签: 吉妮型 T型 元宫型节育器 效果比较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胚胎大脑后动脉是willis环的一种常见的变异,是指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完全或绝大部分来自同侧颈内动脉。它的存不仅使颈内动脉的供血范围增大,而且使得前后循环的软脑膜支不能吻合。胚胎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颅内动脉瘤,偏头痛及脑白质变性等许多疾病相关,本文将对其综述。

  • 标签: willis环 胚胎 大脑后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本院疼痛专科门诊的742例患者中,颈椎病76例,占疼痛门诊病人的10.2%。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在颈椎病变局部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神经根与椎动脉颈椎病导致的疼痛、肢体麻木和昏晕等症,收到了相当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疗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治疗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Ⅲ肺结核病合并Ⅳ肺结核患者应用巩固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肇庆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200例Ⅲ肺结核合并Ⅳ肺结核患者,首先选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及吡嗪酰胺药物进行强化期治疗2个月,而后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每周1次利福喷丁,外加每周2次异烟肼;对照组(B组)每天应用1次利福平、异烟肼,以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痰培养、结核病灶及胸水吸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功能损害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Ⅲ肺结核合并Ⅳ肺结核患者实施每周1次的巩固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 标签: Ⅲ型肺结核合并Ⅳ型肺结核 巩固化疗 利福平 痰培养 肝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D飞玛Y留置针与德国贝朗直留置针在手术患者静脉输液中应用的输液速度以及探讨各型留置针的术中管理。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使用Y留置针组和直留置针组,各90例,观察两组同种型号下穿刺疼痛程度,输液速度。结果两组各型留置针输液速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德国贝朗直留置针比BD飞玛Y留置针的输液速度更能满足因麻醉前诱导期以及腰麻时迅速补充全身血容量,而且术中更为方便安全的管理,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术中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管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胆总管探查术后42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均如期拔除引流管,患者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T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探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T型管引流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抵抗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根据情况使用其它抗炎制剂如茶碱类、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应用免疫抑制如环孢霉素A、甲氨喋呤、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唑等。结果21例患者中,其中有12例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治疗后有4例完全停用激素,2例明显减量,2例无效。1例病情没有缓解由于经济原因出院。结论抗炎治疗是治疗SRA的首选治疗。

  • 标签: 激素抵抗 哮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凶险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社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凶险前置胎盘患者(凶险组)和98例普通前置胎盘患者(普通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前置胎盘的类型、两组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子宫切除情况及两组新生儿结局的不同。结果两组前置胎盘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凶险组患者在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方面比较,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发生率高,术中出血量大,子宫切除率高,对孕产妇有极大的威胁。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胎盘植入 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颈椎病患者的MRI信号改变和术后疗效之间的的关联性。方法对2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的脊髓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影像表现在T1、T2加权像上进行信号分析,并将MR信号改变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影像信号改变和脊髓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脊髓颈椎病的MRI信号改变,对脊髓颈椎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囊虫病诊断中CT相对MRI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脑囊虫病病例,手术及免疫学诊断确诊,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性病灶、囊内头节钙化、多发钙化灶其主要改变。CT显示钙化灶明显优于MRI,MRI显示头节、小片状水肿优于CT。结论CT及MRI均可诊断脑囊虫病,但CT诊断价值大于MRI,MRI可作为CT补充。

  • 标签: 囊虫病,脑 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男性青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是诱发聚合性痤疮最主要的病因。由于患者雄性激素分泌异常增多,进而造成其皮脂分泌亢进,并使得患者机体毛囊漏斗部发生角化,同时发生角化的还包括患者脂腺导管,进而使得正常的皮脂排出发生障碍,使得皮脂堆积潴留,进一步发展形成粉刺,而粉刺的形成使得毛囊痤疮内丙酸杆菌繁殖激增,同时会由于粉刺内容物入侵患者机体真皮进而引发炎性疱疹或脓包,最终导致聚合性痤疮的产生。

  • 标签: 痤疮 聚合性痤疮 药物治疗 系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