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4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5min,平均25.05±3.54min。术中出血5-40ml,平均10.25±4.25ml。术中未发生子宫穿孔、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慢性宫颈炎28例,其中1例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宫颈息肉8例,宫颈平滑肌瘤4例,血管平滑肌瘤1例,宫颈炎性增生4例,宫颈管黏膜炎1例。术后复查,46例患者均正常月经来潮,宫颈恢复正常,没有复发病例。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具有多重优点,主要体现在创面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几方面,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喉手术治疗喉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喉良性病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喉传统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为痊愈、有效、无效分别为23例(46.00%)、26例(52.00%)、1例(2.00%),总有效率达到98.00%;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为痊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6例(32.00%)、21例(42.00%)、13例(26.00%),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喉部良性病变患者采用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预后良好,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阳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在临床上高度可疑的宫颈阳性病变患者,给全部患者进行宫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病理学与细胞学的符合性。结果活检与组织病理结果的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ASC-US和AGUS(12.24%,10.2%),ASC-H(50.0%,16.7%),LSIL(68.7%,62.9%),HSIL(100.0%,99.9%),SCC和AC(100.0%,100.0%)。结论宫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能够较早的发现宫颈早期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妇产科门诊应用经阴道镜检查的患者65例,通过经阴道彩色超声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所有患者的标本均送病理,将彩超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65例患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息肉以及粘膜下肌瘤。其中,内膜息肉21例,子宫内膜增生19例,粘膜下肌瘤为25例,病理结果分别为18例,22例以及25例,经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可对绝经前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两种全子宫切除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2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良性病变的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具体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病例为28例,多孔病例为102例。将这些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是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方式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具体的数据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应用止痛药频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观察组患者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MRI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由我院收治的,治疗后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疾病的患者64例,首先采用CT技术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将其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MRI技术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疾病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肝脏局灶性病变治疗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肝脏局灶性病变疾病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脏局灶性病变治疗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MRI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留置导管,显示病变部位、用导丝先捣碎血栓,然后将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首次剂量溶栓后均保留导管,送回病房,采用微量泵维持溶栓24小时(总剂量控制在剂量尿激酶200~250万单位),同时给予适量肝素静脉滴注(一般先给予负荷剂量2000~5000IU,然后按250IU/Kg剂量每12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调节注射剂量,使注射后6~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到治疗水平),每2小时查凝血指标,保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的1~1.5倍,防止出血。结果30例(39条下肢)下肢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溶栓成功26例,部分溶开4例,1条胫前动脉溶栓失败,植入支架12例,均为股动脉狭窄,球囊扩张30例,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段狭窄小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