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院骨科实施无陪护病房一年后在护理管理及实施过程中的心得。我科于2010年4月实行无陪护病房管理,本着改善服务,强化基础护理的目的,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合理排班;责任包干;扁平管理;动态管理;护士站前移等改进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改善服务,强化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患者进入病区后所有的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服务都由医护人员承担,实行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让患者在病区有家一般的感觉。无陪护管理,不仅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的心理、生理需要,还解决了家属送饭,陪护困难的问题,同时为医护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护理人员自觉地走进病人,主动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1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保证各项诊疗措施有效地落实,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得护士职业信念得到升华。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感染科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感染科实施无陪护护理前后的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管理后)和对照组(管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的无陪护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感染控制以及护患沟通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感染科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进行干预后,无陪护护理质量得以明显的提升,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无陪护护理措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治疗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00例患者每个系统都有人患病,其中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相对更多有67人,占有患病人数的67%的比例。且所有患者中有92名(92.0%)使用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这三种药物的使用比例次序分列前三位。结论在进行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其创造舒适环境,并在日常护理中提供亲情式耐心、全面、深入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运用五常法对眼科无陪护患者规范管理人、物、空间。使病房温馨整洁,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改变护理人员管理观念。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有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护理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无陪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意外事件、精神病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NOSIE各项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较护理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陪护护理能显著提高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安全事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率中的应用方式。方法将品管圈应用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确定管理方式,成立专门的品管圈小组,其中1名圈长、1名辅导员、5名圈员,设置好圈徽与圈名,定期举行圈会,将各类措施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统计实施前后陪护率。结果在将品管圈应用在优质护理病房之前,患者日间与夜间陪护率分别为73.9%与56.4%,在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之后,患者日间与夜间陪护率降低至42.1%与35.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团队精神以及工作满足感,护理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中,而是营造出一种全面参与的模式。该种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