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干预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的有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我院在编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每组45人,对照组不进行针刺伤干预措施。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实行半年之后,统计两组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刺伤后处理情况以及各个环节刺伤发生情况。结果从针刺伤发生情况上来看,对照组护士针刺伤发生为4.44%,观察组护士针刺伤发生为17.78%,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个环节针刺伤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临床护理中注射,采血,拔针环节刺伤发生比对照组要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针刺伤之后,所有护士处理伤口方式正确,经过相关人员评价之后,给予6人预防用药,对已经发生刺伤的护士跟踪检查血清指标半年,无感染案例发生。结论将操作流程进行全面规范,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工作,并将相关考核成绩和护士的奖金挂钩,能够在根本上将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与主动执行能力提升,进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机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的推广实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 针刺伤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对跌倒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同期收治住院的18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预防跌倒自我管理,其中90例在预防跌倒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未进行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的发生与预防跌倒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预防跌倒进行护理干预后跌倒的发生与未进行跌倒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住院老年患者积极有效的进行预防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人 跌倒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监测、发布、干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方法查阅中国近10年的总出生缺陷发生监测、发布和干预的官方文件、专业文献及权威媒体报道,分析中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监测、发布、干预的问题。结果尽管中国出生缺陷的监测及干预起到了巨大的成就,但出生缺陷发生总数、发生公布的数据多种多样,有基本不变的、还有高有低的,容易引起政府及公众的认识混乱。结论总出生缺陷发生的监测不可能实现,也没有医学意义;建议各级政府及部门取消总出生缺陷发生监测、发布、干预;改为对重要出生缺陷发生监测、干预。

  • 标签: 总出生缺陷发生率 监测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骨折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对骨折卧床病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便秘发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折 卧床病人 便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采用集束护理后其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61例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护理,观察其护理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DVT发生分别为0.00%、6.90%,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采用集束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其DVT发生,值得广泛采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脑出血 集束化护理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并分析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利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对299例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能力的评估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发现现存的问题,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各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99例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占181例,发生为60.5%。多数患者以轻度认知障碍为主,占38.1%。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学历、有无合并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关(P<0.05或P<0.01)。但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较高,且高龄、低学历水平、合并患有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几率更大。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能力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及相关危险。方法调查2014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60例,统计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并分析了影响感染的各方面因素。结果160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8例(占5.00%)。结论骨科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几率不仅与治疗水平有关,与患者的自身年龄、体质、住院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品管圈对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发表于近5年的有关品管圈对护士针刺伤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对针刺伤的发生进行定量合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合并值为0.56,95%CI0.36~0.8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针刺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低钠血症所致惊厥的发生及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惊厥新生儿将其中20例由于低血钠症所导致的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20例患儿平均住院7天;对其进行2个月的随访,其中有1例患儿失访,其他患儿均恢复正常,并且不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发生。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中,低血钠所导致的惊厥大约占发病的40%左右,临床医师应该要引起重视,在早期发现该病并及时的给予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惊厥 低钠血症 新生儿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13.94%。多部位(≥2处)骨折患者DVT发生远远高于单部位骨折患者,差异显著(χ2=8.309,P=0.004)。DVT发病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DVT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比非DVT患者长。结论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DVT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史、骨折部位、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等有关系。临床医生应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DVT的发生

  • 标签: 骨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输液室输液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15年8月至12月实施风险护理的100例输液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5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的输液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滴速不合理、输液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减少输液室输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护理 输液室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在我院进行产前护理并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为45例,常规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进而对两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产后抑郁症发病低于常规组孕妇,P<0.05。结论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孕妇产后患上抑郁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呼吸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呼吸科收治的患者7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3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指导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的填写和评估,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宣教,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例数以及原因。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2例,发生为3.3%,观察组患者无跌倒坠床事件发生,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填写和评估能有效降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科 住院患者 跌倒坠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6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干预式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心绞痛的再次发生4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住院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的降低了疾病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干预式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质量小组)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的影响,减少鼻饲误吸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误吸发生由活动前的17.35%降低至活动后的7.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脑卒中 鼻饲 误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发生。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就诊的50例帕金森氏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在生理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人50例做为对照组,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比较两组抑郁状态的发生及患者抑郁状态。结果研究组抑郁状态发生为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结论帕金森患者抑郁状态发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中度、重度抑郁发生较高,临床可通过量表评定尽早筛选帕金森并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及时防治治疗。

  • 标签: 帕金森氏症 抑郁状态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乳房胀痛发生,总结不同方式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发生乳房胀痛情况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调查对象共计1153例,对各调查对象进行产后3天内的乳房胀痛发生情况观察统计及护理干预。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1153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766例,产后3天内发生乳房胀痛的产妇共37例;剖宫产产妇387例,产后3天内发生乳房胀痛的产妇共25例,胀痛发生分别是4.8%和6.5%。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5)。结论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在产后发生乳房胀痛的概率不同,对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乳房胀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乳房胀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分娩方式 乳房胀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品管圈在降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9月CT增强检查病人设为品管圈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CT增强中发生碘对比剂外渗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进计划及措施;以2014年同期作为对照组,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施品管圈后碘对比剂外渗率由0.19%降低为0.1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5%提升为9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对CT增强患者全程管理,显著降低碘对比剂外渗,保证了患者安全,有效提高影像护理内涵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碘对比剂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其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自拟社会心理因素量表对489例产后4~6周的初产妇进行调查,取其中EPDS评分≥9分作为观察组,评分<9分的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各发生因素。结果轻度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为9.8%,中度及以上的发生为1.6%。而在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各因素中年龄、孕周、婴儿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产后睡眠、产妇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关系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产妇有很大影响。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很高,社会心理因素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