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监护患者负性心理控制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心电监护患者326例,利用常规护理模式的163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心理干预的163例划入观察组,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相近,观察组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0.9±9.6)分、(34.3±5.2)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52.2±12.2)分、(38.6±1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的引入,对改善心电监护患者负性心理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心电监护的主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进行临床心电监护的老年患者26例,进行系统的运送护理、常规护理、心电监护护理、心理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心电监护均顺利进行,无重大心电监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经系统治疗后均病况均有所好转,病情稳定。结论系统的床边心电监护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保证心电监护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警示牌在提高患者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依从性,让患者配合使用心电监护,减少外界干扰,提高数值、波形显示的正确性。方法将280例使用心电监护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心电监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制的警示牌,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对心电监护使用过程中的配合性、注意事项知晓率、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警示牌的使用能提高患者规范使用心电监护的依从性、使用心电监护过程中注意事项知晓率等,减少患者不规范行为。
简介:摘要方法选取在本院骨科住院的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仪的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住院号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的心电监护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护理心电监护患者。结果对照组准确率52.15%,观察组干预前的准确率为51.16%,设立的目标值为76.74%,改善后81.40%。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01),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χ2=8.29)。观察组的改善值高于设立的目标值,但无显著差异(P>0.05,χ2=0.28)。结论品管圈可以显著提高心电监护仪佩戴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的效果。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心内科16名护士心电监护监护仪使用及管理情况,并根据问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及患者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培训后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理论成绩培训前(74.56±6.12),培训后(93.86±2.78),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技能成绩培训前(80.34±2.96),培训后(94.25±3.32),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从85.3%增加到98.0%,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心内科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管理在E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EICU住院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9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0~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管理。考察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报警次数、误报警率以及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的满意度。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观察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6773次)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13448次),误报警率(39.14%)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6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ICU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减少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和误报警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缓解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临床报警疲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腹部标记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120例患者服药72h后根据标记物数量分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结果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服药后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结肠传输试验可正确反映人体结肠传输功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多次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可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从肠传输功能方面,观察针刺天枢穴对结肠慢传输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组、针刺组、麻仁丸组,每组各10只。对空白组、针刺组和麻仁丸组大鼠进行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造模。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非经非穴针刺;针刺组针刺单侧天枢;麻仁丸组按7.5ml/Kg给予浓缩中药灌胃。五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两个疗程后观察指标收集数据。结果治疗组较空白组经治疗后传输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刺组较麻仁丸组经治疗后传输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天枢穴可治疗大鼠的慢传输型便秘,经针刺天枢穴治疗后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