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微波消解-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产天麻中有害元素砷汞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压力控制系统消解样品,以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地产天麻中砷汞元素的含量。结果砷元素方法的检出限为0.112μg?L-1,砷浓度在0~10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7),平均回收率为93.0%;汞元素方法的检出限为0.053μg?L-1,汞浓度在0~1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回收率为91.5%。结论该方法不用加基体改进剂,灵敏度、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可满足同时测定天麻中微量砷汞含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砷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的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毒性。方法培养的HEK-293分别暴露于三氧化二砷(As2O3,iAsⅢ,0~50μmol/L)、砷酸氢二纳(Na2HAsO4•7H2O,iAsⅤ,25~500μmol/L)、二甲基砷酸钠(C2H6ASO2Na﹒3H2O,DMA,25~500μmol/L)24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不同剂量范围内的iAsⅢ、iAsⅤ除了50,100,300μmol/LC2H6ASO2Na﹒3H2O均能够显著降低HEK-293的细胞生存率(P<0.05);对细胞的毒性从从大到小依次为iAsⅢ>iAsⅤ>DMA。结论通过氧化应激损伤,三种形态砷化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有毒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骨髓中的膜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与LSC的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所有患者皆出现IV度骨髓抑制,血小板的最低中位数为6.0×109/L,白细胞的最低中位数为0.3×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的平均持续时间在16.4±2.1天,出现重度感染9例,经及时给予支持治疗与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不良反应10例,均能继续完成治疗,无死亡案例;治疗后骨髓中的P-gp与LSC的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延缓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间,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对于复发难治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微量砷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砷浓度在特定(4×10-4~0.21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10-4μg•ml-1。用此法测定了罐头食品中微量砷,结果满意。本文重点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微量砷的测定结果,对于我们在检测罐头食品含有微量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并形成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治疗,可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缓解后维持治疗阶段中三氧化二砷(ATO)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措施。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完全缓解的21例APL患者采用ATO维持治疗方案10mg.d-1×21-28d,共巩固5个疗程,记录患者发生的毒副作用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患者发生了心脏损害(61.9%)、肝脏损害(28.6%)、中性粒细胞减少(66.7%)、低钾血症(9.5%)、高脂血症(9.5%)、胃肠道反应(4.8%)、皮疹(9.5%),但毒副作用轻微、可逆。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APL的维持治疗阶段采用ATO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