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身体成分与血脂、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体检者490名,排除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肿瘤患者,急性炎症患者及长期服药者等。通过BiospaceInBody2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体重、骨骼肌肉量、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指标。所有指标的测定均由我院医护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进行操作。结果男女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除体脂肪外,男女性别间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重、骨骼肌肉量、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均有显著差异(均p<0.001)。蛋白质、体脂肪、体重、骨骼肌肉量、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均p<0.05)。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体重、骨骼肌肉量、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均可对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产生影响(均p<0.05)。剔除性别因素后,对身体成分与血糖、血脂各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体脂肪、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仍然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成人身体成分与血糖、血脂指标密切相关。通过身体成分的分析,可尽早预防代谢相关性疾病。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为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人较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多样化改变,全身多器官系统可受累。因为本病成年人患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程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发现异形淋巴细胞并最终确诊的一例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简介:摘要中枢性尿崩症(CDI)的特征是垂体后叶AVP分泌受损后导致的低渗性多尿,需要区别于肾脏性尿崩症(nephrogenicDI,NDI)和原发性烦渴(primarypolydipsia,PP)。目前,禁水加压素实验被认为是金标准测试,但存在缺陷;增加血浆AVP的测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技术受限,无法广泛应用。最近,和肽素浓度的测量为血浆AVP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此外,口渴评级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区分CDI和PP。一旦CDI被诊断,明确病因尤为重要。在这篇综述中,概述了多尿的诊断方法,并对各种检查方法利弊进行了概括,同时对CDI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讨论,并分析治疗的潜在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梯性治疗方法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4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71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为对照组,71例患者采用阶梯性治疗方法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病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纯音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耳鸣消失率、耳痛消失率、听力恢复正常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性治疗方法是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病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5月期间发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英文文献,获取的研究数据合并采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软件。结果共检索到166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并随访超过12个月,26.4%(20.2~33.6%)患者达完全缓解,40.8%(33.4%~48.6%)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65.7%(61.3~69.9)。大多数患者对利妥昔单抗能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能显著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但仍需更大样本、长期随访RCT研究来进一步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和成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引起的胃炎的病理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对100例儿童和170例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组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浅表性胃炎,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成人组患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逐渐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患者多为轻度炎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两组成人组患者的固有腺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明显多于两组儿童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年龄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和年龄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越小,其病情越轻。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仅表现为炎症程度加重,而且会出现胃黏膜萎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8位我院收治的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使用左乙拉西坦6个月,把原有治疗期间的月平均癫痫发作频率与应用左乙拉西坦后6个月内月平均发作频率相对比,监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了左乙拉西坦后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频率有很大的变化,88位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74.45%(62/88),全部控制率达到30.68%(27/88),添加治疗后比添加治疗前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运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大力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ex)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Dex治疗的94例(ANA阳性者26例)ITP病例资料,比较A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差异。结果ANA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影响。ANA阴性ITP对大剂量Dex治疗总反应率高于ANA阳性者,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ANA阴性ITP的完全反应(CR)率显著高于ANA阳性(P<0.001),并且ANA阴性ITP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增值(109.838×109/L)显著高于ANA阳性者(49.423×109/L)(P<0.001)。结论ANA可以作为预测大剂量Dex治疗ITP疗效的有效指标,ANA阳性ITP患者对大剂量Dex治疗的初始疗效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成人麻疹临床护理效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评价适合成人麻疹病患的干预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预后水平。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年04月~2015年07月接收的21例成人麻疹病患(实验组),护理工作中选择整体护理;同期再选取20例成人麻疹病患(对照组)作对照,护理工作中选择一般护理,客观比较2组入选病患的临床指征。结果上述入选病患中,护理后实验组入选病患有效率95.24%,对照组入选患者有效率70.00%,2组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基于成人麻疹病患,在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护理方案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改善病患临床指征,而且还能提升其配合度以及依从性,是提升成人麻疹病患临床效果的重要手段,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对于降低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讨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实施。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11、67%,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应用能力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缺失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