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进行盆腔CT检查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固定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分别进行CT扫描,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自动管电流扫描相比固定管电流扫描,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距,而其辐射剂量有较大程度降低。结论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进行盆腔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大大降低患者盆腔所受电离辐射。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病人的护理体会。对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应用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资料进行分析。29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27例,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心内射频电流消融术是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电效应,使局部心肌细胞干燥性坏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时,全血模式与稀释模式的检测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常规体检人员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分别采用全血和稀释两种模式,观察患者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全血模式在WBC、RBC、Hb、HCT、PLT等检测结果上和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模式患者的检测CV均在精密度要求范围内,稀释模式检测CV均超出精密度要求,因此全血模式检测精密度高于稀释模式。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时,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其中全血模式检测精密度高,应当优先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般管理模式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68名护理人员,34例为对照组34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接受NO~N3级分层级管理模式;重点考察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于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所实施的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文件护理、护理出错次数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自身和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技能和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与分层级管理模式前比较有显著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心血管二区实施管床责任制APN排班模式对医护患三者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在心血管二区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管床责任制APN排班认可程度调查表,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的传统班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示,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病区管理、护理操作技术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示,业务水平、医护配合、热情主动、病区管理、工作态度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护士对管床责任制APN排班认可程度情况示,专业价值取向、工作压力减轻、同事协作情况、强化层级管理、质量安全得到保证5个方面,高于传统班表(p<0.01)。结论应用管床责任制APN排班模式,既有利于提高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提高护士专业价值取向、业务技术水平;还达到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拨管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管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置管与拨管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术后拨管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置管、术后24小时拨管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术后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置管、24小时拨管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置管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管的最宜留置长度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4例非尿道畸形成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气囊导尿管留置长度不同分为导尿管置入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的观察组与置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随后置入7~10cm的对照组,将两组24h内不适感、血尿、尿道口出血、排尿障碍发生率作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血尿发生率为25.2%高于观察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口出血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气囊导尿管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是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管的最宜置入长度,在此基础上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置管安全性,减轻患者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置胃管经改良置管方法、固定方法后置管成功率和留置胃管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管和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管,用棉纱绳固定胃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管,对比分析两组胃管置管的成功率及留置胃管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5.7﹪,胃管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3﹪,胃管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置管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管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对心肌酶谱(AST、LDH、CK、LD-1、HBDH、CK-MB)测定的影响。方法用三种试管分离胶促凝管、肝素锂抗凝管与普通干燥管分装全血与混合血清,37℃水浴1.5与3小时后测定心肌酶谱。结果37℃水浴3小时内,全血标本随时间延长,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心肌酶谱中的LDH、HBDH与LD-1均有上升趋势,分离胶管组则相对比较稳定。同一时间段,混合血清分离胶管组、肝素锂管组与普通干燥管组间心肌酶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标本三种试管间AST、CK与CK-MB无显著性差异(P>0.05),LDH、HBDH与LD-1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离胶管与肝素锂管的化学成份对心肌酶谱本身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延缓血细胞内心肌酶析出,比较起来,分离胶管因为隔开了血细胞与血清能更接近标本采集时的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样本量2900例次。PICC组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结论临床应用中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