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新斯的明组(N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加入新斯的明2mg和生理盐水到镇痛泵,每组42例。记录术后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12h、24h和48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N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新斯的明能促进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开始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但可引起心动过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低浓度新斯的明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手术病人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吗啡4mg+新斯的明1ug/kg+0.125%布比卡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B组吗啡2mg+新斯的明1ug/kg+0.125%布比卡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C组吗啡2mg+0.125%布比卡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每组25例,对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B组镇痛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小剂量的布比卡因、吗啡、新斯的明合用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术后镇痛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新斯的明-吗啡复合液注入硬膜外间隙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为下肢骨科手术,待手术结束前30min按双盲法分别向硬膜外注入A组吗啡2mg,B组新斯的明0.5mg+吗啡1mg,C组东莨菪碱0.3mg+新斯的明0.5mg+吗啡1mg。上述三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分两次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后30min内BP,HR和呼吸情况,术后12,24和48h分别随访记录(1)术后镇痛评级及持续的时间,VAS模拟评分法<3分为优,良3~5分,>5分为差,手术结束至出现轻痛为无痛时间,优+良为总镇痛时间(2)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嗜睡头昏等情况。结果术毕前硬膜外注药后30min各组患者BP、HR、呼吸无明显变化。镇痛效果B、C组术后无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三组总镇痛时间(优+良)无明显差异。结论新斯的明+东莨菪碱联合小剂量吗啡下肢骨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单纯吗啡及吗啡+新斯的明的镇痛更优越,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硫酸新斯的明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混合痔术后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尿潴留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例混合痔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100)。其中治疗组行甲硫酸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注射,对照组则行常规臀部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对两组患者在行治疗后30分钟、30~60分钟、90分钟后排尿情况及两种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愈率为66%,总有效率为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为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用药是基于中医经络联合现代药理学而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穴位与经络相互连通,予穴位处注射药物起效更快,药物达到病灶更迅速,无不良反应,是治疗混合痔术后急性尿潴留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便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应用临床常用治疗便秘方法无效或效果不佳的病例,采用新斯的明注射配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0例中右40例用新斯的明注射配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不良反应少了,有效率达100%,其中40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有效率达37.5%。结论新斯的明注射配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好,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病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中极穴和常规臀部注射新斯的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内镜下的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来提高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接诊需进行内镜检查的临床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经过内镜检查后对符合慢性胃炎的所有患者进行病理组织的活体检验,将慢性胃炎内镜的检验结果与病理活体检验的结果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经过病理组织的活体检验后,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占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的百分之五十六左右。结论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很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者在诊断结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生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结合,诊断结合作为胃炎的确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