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并改进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份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病人信息,计算百分比,确定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科室。按照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多重耐药菌病人个案控制督查表》,检查落实防控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电子表格录入检查结果并给予统计。运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技术,评价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中、低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加强管理,优化、完善接触隔离措施,加强督导。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给予整改后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价。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重点管理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肾脏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中医科。落实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经风险评估,高风险因素为病人采取床旁隔离但病室有高危人群,病人床位未安置走廊的最远端或病室最里面的床位,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未及时上报,职业防护用品未规范使用,陪护不知晓控制措。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干预后执行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数据给予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幅减少,说明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将未能彻底整改的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继续纳入下一期风险评估,直至此问题完全整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科护理与技术管理中模块化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经我院研究决定于2017年6月开始运用模块化管理模式对影像科技术检查及护理,将开展模块化管理前后的39例术前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管理效果。结果科室的安全核查工作准确率达100.0%,重复扫描比率大幅度降低,同时准备时间及时率和患者物品、药品准备准确率较开展模板化管理前明显提升,差异性显著(P<0.05);影像科开展模板化管理后,患者对影像科护理的满意度97.4%明显高于开展前79.4%,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模块化管理在影像科护理与技术管理的开展应用,使影像科的工作效率及效果大大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单中心研究,分析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方法某三级综合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年开展手术4000~6000例次,医院编制有《手术医师分级与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医院关于手术权限授予的相关规定》,《医院新技术评价标准》,组建分级管理小组、新技术评价组。结果2010-2016年,一二级手术、三四级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稳定,一二级手术发生率在0.5%内,三四级手术发生率在4%以下。2010-2016年,技术申请的数量、通过数量逐年上升,技术通过率呈下降趋势,到2015-2016年稳定在60%。结论分级管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有待提高,新技术申请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是否可以提高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提高对临床的服务水平,从而配合护理部的创优服务计划。方法利用院内信息化网络,结合条形码追溯管理及各设备的数据记录系统,对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及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分析、资料保存。结果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使供应室的流程更完善、质量更加可靠、管理更加规范,同时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结论质量管理是供应室管理工作的重点,信息化技术可提供各项支持数据,供应室提供的服务随时可满足临床工作所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就职的其中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法。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操作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行分层次管理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为78.4±13.5分,操作评分为76.3±14.2分,工作积极性评价为,非常积极16名,一般12名,消极2名,护理满意度为84.3%;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为92.4±7.2分,操作评分为89.3±10.2分,工作积极性评价为,非常积极26名,一般4名,消极0名,护理满意度为98.5%,组间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次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