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内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术治疗效果优于EMD术,前一种术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疗效比较。方法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56例当做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79.65±10.25)min以及住院时间(6.45±0.15)d明显低于对照组(86.75±9.75)min、(8.64±0.11)d(P<0.05)。结论两种通道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病人护理中落实护理配合方案后的可行性。方法本次探讨的对象均为于我院进行诊治的消化内镜病人,所有病患均通过无痛法进行诊疗。收集的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从该时间段中抽取两组研究例数共100例,并将乱序后病人资料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病人护理法--常规性方案;研究组50例病人在上述病人护理的条件下采用护理配合方案。经护理后,研究与对比病人的满意度指标与不良症状参数。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满意度96.0%,对照组88.0%,研究组满意度较高,P<0.05;研究组病人护理后出现不良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26.0%,P<0.05。结论护理配合方案一方面可有效的提升病人的满意值,另一方面还能改善病人诊治后不良症状的发生几率,对于使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病人有较佳的应用优势与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16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6例为导水管阻塞引起的脑积水,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其中5例同时行肿瘤活检。结果所有造瘘过程均顺利,瘘口通畅。14例双侧型脑积水行单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4例效果满意,2例无效。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微创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于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06835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创伤的程度。方法随机将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成内镜组52例和传统手术组48例,分别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内镜组在术后3、10和24h的疼痛程度按VAS评分分别为(2.22±0.48)、(2.89±0.81)和(1.20±0.44)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的(3.81±0.56)、(5.52±0.78)和(2.11±0.56)分,经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镜组术中出血量(22±12)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38±14)ml,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手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对机体创伤小,有利于疾病恢复,适合临床开展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异位胰腺胃镜以及超声下胃镜的现象。通过研究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三年中所有的异位胰腺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出患病时的反应、胃部在内镜及超声下的现象。根据57位病人的资料,其中异位的位置在胃窦部的有52位患者,在胃角处有4名患者,只有一位患者患病位置在十二指肠处。而有49名患者胃镜检查时发现隆起顶部有脐样处开口。采用超声检查异位时,有50位患者的异位隆起边界不清晰,其中48名患者超声检查都是不均匀混合回声,6名患者有低回声及等回声病灶。还有6名患者异位病变处于黏膜层,47名患者病变位置为黏膜下层,2名患者病变位置为累及肌层,还有2名患者处于突破肌层。所以检查异位胰腺病例时,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明显看出来的症状,只能结合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才能确诊病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患者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呼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出现2例呼吸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效果显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门诊鼻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鼻内镜检查的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至本院检查的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在鼻内镜检查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PDCA循环模式。检查前后分别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TI)评估患者即刻状态及特质焦虑情况,以及检查后,比较两组患者复检率、医源性伤害、检查后不良情况(如红肿、感染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检查结束后,实验组状态和特质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发现,与检查前相比,两组在检查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复检率、医源性伤害以及检查后出现不良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χ2=3.91,P<0.05)。结论门诊鼻内镜检查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助于缓解患者状态及特质焦虑情况,对降低复检率、医源性伤害以及检查后出现不良情况的出现率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简称EUS)联合腹腔镜的应用在治疗胃间质瘤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因胃间质瘤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110例,其中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胃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术中所有患者均在胃镜和EUS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术后长期进行随访(2~24个月),观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的病灶转移或复发。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整体行腹腔镜时间为60~110min,平均时间为83.5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为30~80ml,平均出血量为66.2ml。2例术中转为开腹。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7~35h,平均恢复时间28h,住院时间4~8d,平均住院时间6d.其中交界性肿瘤20例,良性单发性肿瘤90例。胃间质瘤105例,神经鞘瘤1例,平滑肌瘤4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均为阴性。瘤体直径(3.2±2.4)cm。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2~24个月,无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胃镜、超声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应用在治疗胃间质瘤中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在术前提前发现病变位置,初步判定危险度、胃间质瘤的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在术中经过胃镜和EUS的辅助定位,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具有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