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涂片显微镜查真菌是否可靠。方法我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人末梢血涂片显微镜查真菌、血培养,同时静脉外周血涂片查真菌;对照组为正常人及同期骨穿病人末梢血涂片。结果恶性血液病病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或终末期合并长期严重感染的病人末梢血涂片查到真菌,血培养阴性。对照组为正常人及同期骨穿病人末梢血涂片未查到真菌。结论真菌菌血症病人末梢血可查到真菌。

  • 标签: 末梢血涂片 真菌 真菌血症 血液病。
  • 简介:摘要对临床采集末梢血标本中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未梢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具体为对患者交待不细使患者准备不足;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对病人进行采血前详细准备指导,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末梢血 标本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各科住院患者212例进行了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7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科住院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其末梢血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程度以病毒性肝炎为甚;糖尿病患者下降幅度较小。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中、老年患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儿童病例与年龄有关。与病种病情亦有关。其它影响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细胞计数 末梢血 临床各科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验结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我院糖尿病血糖检验总共65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静脉血检验,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末梢血检验,36例患者,设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餐后8h血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都有可行性,但相比之下末梢血检验更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充当试验对象,根据规程对其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采集和检验,通过对比两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几项指标验证样本的重复性与不同时点的检测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静脉血2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接近,而末梢血2次检验差异性较大,重复性较静脉血略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0h比较,末梢血1h时的WBC、RBC等数值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血未见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相比末梢血检测更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8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血、末梢血采集工作,综合对比2项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86例患者的静脉血及末梢血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不具明显差异外,末梢血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TC)、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脉血检验结果,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静脉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血检验结果较稳定,且检验数值也较精确,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合理参考,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结果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情况。方法选取9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予以对照组末梢血检验,予以研究组静脉血检验,比较观察实施不同检验方式患者的检验结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MCHC和Hb、RBC和PLT等指标检验结果低于研究组,MCV和WBC指标检验结果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和静脉血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末梢血检验,给予患者静脉血检验,既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该检验准确度和稳定性。

  • 标签: 末梢血检验 静脉血检验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2000例血常规检验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1000)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对照组(n=1000)给予末梢血采血方法,对比两组受检者检验情况。结果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检验,其实测值更为准确,且稳定性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检验,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静脉血检查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更具有优势,临床上应该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钴胺在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6年11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120例参与本次研究,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进行分组纳入,即为常规组40例正常剂量甲钴胺治疗,分析组40例行大剂量甲钴胺治疗,参照组40例行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5%,分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凸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行大剂量甲钴胺治疗,临床疗效十分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同剂量 甲钴胺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60患者进行头颅MRI、MRA、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检查,分析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41例患者有后循环范围内大小不同的梗死病灶,19例患者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6例有后循环系统阵发性发作TIA表现,未发现影像学异常病灶;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眩晕、肢体轻瘫、麻木、行走不稳、轻度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情况,危险因素多表现为年龄较大、高脂血症、颈动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要及时通过头颅MRI、MRA、颈动脉B超等方法进行检测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用于急诊换药室的管理。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换药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并将急诊换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将两组患者管理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换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27.50%(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急诊换药室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急诊换药室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科护理工作人员和10名,分析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效果。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感染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各项指标均较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前有所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在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PDCA 循环法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PDCA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灵活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其优势在于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安排护理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能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本文对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管理 护理教学 护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药品效期的管理,对药品效期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合理的计划,对药品效期管理的步骤改进。结果在进行药品效期管理的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的原则,可以有效的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控制,促进了药品的安全管理。结论在进行药品效期管理的过程中,充分采用PDCA原则,可以科学的完善药品效期管理。

  • 标签: PDCA循环 药品效期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精准扶贫医疗救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全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对患者进行管理,对管理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精准扶贫医疗救助中采用PDCA循环,患者的满意度、用药的依从性、分级诊疗的执行率、医疗费用下降率名显(P<0.05)。结论在精准扶贫医疗救助中使用PDCA循环效果名显。

  • 标签: PDCA循环 精准扶贫 医疗救助
  • 简介:摘要本文从PDCA循环基本概述对病案质量控制流程入手,对传统病案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PDCA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利用PDCA循环理论优化病案质量控制的流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病案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满足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 标签: PDCA循环理论 病案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随机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将80例护理人员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比护理前后手卫生质量。结果应用前,80例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知识知晓率仅为70.00%,明显低于管理后知晓率97.50%,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0例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6.25%,明显高于干预前66.25%,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具有鲜明性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 标签: PDCA循环 手卫生管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