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在突发危机与灾难降临时对人们心理应急的干预、救助,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心理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方法有多种形式。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与灾难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心理救助 心理干预 灾难心理救助 危机与灾难心理
  • 简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所造成的灾难相伴.灾难不仅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导致受灾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因此,改变我国目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灾难管理模式和灾后救助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学习国外的灾难管理理念,将灾难纳入政府危机管理,建立灾难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危机干预在灾难发生之前的预防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时的应急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作用,重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才能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防止社会心理失控,提升社会抗灾能力,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 标签: 灾难 危机管理 危机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大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对策。方法对在近三个月以来参与重大灾难救援的180名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特点以及影响心理应激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由调查结果可得,重大灾难救援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救援环境和心理训练;在进行有效的干预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障碍明显减轻。结论心理应激障碍是危害救援人员身心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救援人员的心理状况,减轻心理应激障碍。

  • 标签: 灾难救援 心理应激 心理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并具甘肃地域特点的灾难护理培训体系。方法随机抽取9所三级甲等医院中435名护士,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及灾难护理教育培训调查表做问卷调查并进行专家咨询走访研究,根据问卷及专家咨询结果构建灾难护理培训体系;依据培训体系基本框架对其中150名护士中的试验组68人进行培训,对照组70人接受医院现行的常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心理适应能力量表及交流恐惧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5名护理人员中,交流恐惧低度者11人(2.5%)、中度者占278人(63.9%)、高度者146人(33.6%)。74.21%未接受过突发性灾难知识的培训;80.70%未接受过应急组织管理的培训;79.30%未接受过灾难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76.64%未接受过院外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82.67%未接受过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培训;构建灾难护理培训体系对实验组进行培训后做问卷调查,试验组组心理适应能力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基于胜任能力并结合甘肃省的现状,提出了灾难护理培训框架体系,探索和创建了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灾害护理体系。

  • 标签: 灾难护理 灾难护理 教育培训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学习语言和了解并且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患关系。结果运用合理正确的沟通方法,不仅缓和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还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护理人员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沟通时不仅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还要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 标签: 少数民族患者 护患沟通
  • 简介: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48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主要压力源是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经济条件等,且各压力源之间互相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关注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压力,还要设法减轻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 标签: 少数民族 学生 预科 压力源
  • 简介:对少数民单心理健康的研究应该把文化作为首要因素加以考虑,无论是对民族心理的形成过程及现状的调查研究,还是对民族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都离不开文化这个造就民族心理并决定着民族心理健康状态的根基;因此,走文化取向的研究之路,是建设我国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促进少数民族心理健康专门研究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少数民族 心理健康 文化取向 民族文化
  • 简介: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总体手机依赖水平整体较高,其中戒断反应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理论均值。并且,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在专业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但在性别、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和生活费多少这几项人口社会学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和其他类型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相比略有不同。

  • 标签: 民族 院校 大学 物质相关性障碍
  • 简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时间相对都较短,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几乎空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民族院校学生心理有着自身特殊性,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面临着其他普通高校所没有的一些新问题,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普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成模式。

  • 标签: 学生心理问题 民族院校 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方法釆用西南师范大学陈使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咸瘾倾向问卷,对内蓑古地区57名青少年进行测评,其中蒙古族32名,汉族25名。结果网络成瘾者15名,占被拭的26.3%,蒙古族青少年成瘾者7人,占12.3%。蒙汉两族间无显着差异。而男女性别差异显着。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其学习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极早针对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少数民族 青少年 网络成瘾
  • 简介:目的了解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的成就动机,为民族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jesme和Nygard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对重庆彭水县民族中学的苗族、土家族和汉族共283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民族贫困地区,高中学生成就动机没有年级和性别差异,但是民族差异显着;性别与年级交互作用颗着,性别、年级、民族三者交互作用显着.结论应该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不同民族高中学生成就动机、促进民族素质教育。

  • 标签: 苗族 土家族 成就动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巍山地区某所小学19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8%。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8%,其中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6%,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5.6%。在各个行为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中交往不良,强迫性和多动呈显著差异(P<0.05)。在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同因子差异比较中攻击性和违纪呈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因子差异检验中,少数民族男童与非少数民族男童在体诉和攻击性上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女童与非少数民族女童在社交退缩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儿童在年龄差异比较上无显著性(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提示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小学生 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