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液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末梢采血组的血红蛋白(Hb)、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低于静脉采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存在差异,静脉采血结果更加真实、稳定、准确,可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集静脉血,对照组采集末梢血,观察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RBC、WBC、PLT、HCT、Hb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CHC与M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结果较末梢血更加精准,应用价值更高,值得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验,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两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检验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的RBC、RLT、HB及HC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的WBC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的MCHC、MCV和MCH等指标比较(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衣物厚度对测量血压的影响,为临床护士在如何准确测量血压作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期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0名病人。采用欧姆龙智能电子血压计上臂式HEM-7051设备,测量血压前处于温暖室温,未进食,未饮热水,未做剧烈运动,情绪稳定,平静30分钟以上,以端坐位方式,由同一护士测量右上臂血压,通过改变上臂衣物厚度,分别为裸臂,病号服(厚度<0.4cm),病号服外加一保暖衣(厚度>0.5cm),统计不同厚度衣物的右上臂血压值,最后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数据。结果通过统计100例病人不同厚度衣物右上臂血压值,发现,裸臂血压与病号服血压(厚度<0.4cm)差异不大,当衣服厚度>0.5cm时,会使血压值上升。结论不同厚度的衣服对测量右上臂血压值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时,应该注意患者衣物厚度对测量血压值的影响,乃至对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效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5例于2016年06月至2017年06月进入本院的病例,血常规专项检查中,以采血技术的差异予以分组,甲组46例施予静脉采血技术,乙组45例施予动脉采血技术,丙组施予44例末梢采血技术,对比WBC值、PLT值、RBC值、Hb值等指标。结果甲组46例采血对象、乙组45例采血对象的WBC值、PLT值、RBC值、Hb值以及MCV值测定结果无显著性,(P>0.05),而丙组44例采血对象各血常规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与甲组及乙组比较,(P<0.05)。结论对血常规检验患者实施不同的采取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也会不同,末梢采血方法的稳定性低于静脉采血的稳定性,所以说静脉采血更加准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到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以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WBC、RBC)等。结果静脉组患者WBC、RBC、MCHC及PLT均低于末梢组,HCT、HGB均高于末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方法的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比较大,相对而言,静脉采血法检测的准确度比较高,科学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甘露醇应用于不同部位脑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7例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甘露醇治疗,按照出血部位的不同使用浓度为20%的150ml甘露醇(低剂量组)、300ml甘露醇(高剂量组),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低剂量组患者39例,其中有7例内囊出血、13例颞叶出血、19例脑干出血,高剂量组患者28例。治疗不同出血部位后,低剂量组的水肿程度、神经功能评分、血肿程度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发现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采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但需要按照脑出血不同部位合理选择甘露醇用药剂量,进而确保疗效的同时提升疗效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联合治疗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68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穿刺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78例早产儿所使用的静脉穿刺部位(腋静脉组、四肢浅静组、头皮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三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选择使用腋静脉(A)组、四肢静脉(B组、头皮静脉(C)组,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留置时间A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它2组,A组>B组>C组有差异(P<0.05);三组出现并发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选择腋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相比较,其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