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探讨葛根山药乌梅胶囊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10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食组53例,服用葛根山药乌梅胶囊;对照组53例,采用空白对照,试验期30天。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评定降糖疗效。结果:试食组自身比较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18±0.92)mmol/L(P<0.01);平均下降百分率为15.22%;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下降(P<0.01);空腹血糖下降有效41例,有效率高达77.4%,高于对照组(P<0.01);试食组自身比较餐后2h血糖平均下降(1.15±3.04)mmol/L(P<0.001);平均下降百分率11.71%;与对照组比较,餐后2h血糖下降(P<0.01),餐后2h血糖下降有效42例,有效率79.2%,高于对照组(P<0.001);试食组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54.7%。结论:表明葛根山药乌梅胶囊降血糖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牙石残留率对牙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这一阶段为研究区间,随机选取3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利用牙周内窥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牙石残留量,并在复诊时对比牙周临床指标,分析牙石残留率与牙周治疗的关系。结果:通过对比和记录发现,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率在4.6%以内的,复诊时90%以上的患者PD指数在3mm;而牙石残留率在4.6%到12.37%的,复诊时90%以上的患者PD指数在4~6mm,剩余牙石残留率大于12.37%的患者,在复诊时90%的PD指数可以达到6mm以上。结论:牙石残留率会对牙周治疗带来影响,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配合患者良好的菌斑控制,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放射科提升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放射科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 细化考核 , 采取 实际操作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和应用 的手段 进行 业务能力考核 ,将放射科从业 医技 人员平均分为自主训练组和专业培训组,自主训练组通过日常放射科器械进行训练,严格要求自身放射影像拍摄质量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并定期维护设备。专业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自主训练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放射器械的运行、保养以及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从而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自主训练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7 分,而专业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6 分,显著高于自主训练组。 结论 医院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维修保养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底骨折患者为例,所有患者经过确诊为颅底骨折,然后展开回顾性研究,均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后的患者颅底骨折的具体位置。结果:通过常规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57.5%(46/80),有46例患者在常规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96.3%(77/80),有77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19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24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3例,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30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39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8例,由此可见,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颅底骨折,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更多的骨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而确切的依据。结论: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颅底骨折位置可以大部分准确诊断,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10月 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300例,均为需接受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18.0%高于观察组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 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接受输血的针对输血成分的不同开展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可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