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 D营养状况与儿童疾病的相关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 D水平,同时统计记录两组儿童出现维生素 D缺乏、不足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维生素 D水平为( 38.52±3.66) ng/mL明显高于观察组( 20.85±3.14)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 D缺乏率分别为 32.00%、 8.00%,血清维生素 D不足率分别为 58.00%、 2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随着维生素 D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两者呈现正相关( r=0.386, P< 0.05)。结论:维生素 D营养状况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紧密相关,应及时预防维生素 D缺乏,有效预防儿童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粪便收集装置对大便失禁老年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摄入现状及失禁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我科76例大便失禁的老年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8例。入选病人均按照医嘱实施肠内营养计划,试验组应用一件式肛门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大便收集处理;对照组应用标准化清洗加3M造口粉及皮肤保护膜进行大便处理及局部皮肤清洁保护。结果:试验组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率、营养达标率、营养支持后白蛋白(PA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工作量及护士接受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件式肛门造口袋联合负压吸引装置,能够改善大便失禁重症病人营养状况,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遴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分2组,应用常规基础护理45例(列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护理干预45例(列入研究组),对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等评估对比。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营养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了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之间在我院ICU中进行了治疗的82例重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性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中患者使用常规ICU重症护理措施,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之上再使用营养支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实施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中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对比后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中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比观察组中患者更低,组别间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ICU重症患者期间,对其使用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极少,因此营养不良性的疾病多见,如贫血、水肿、肝炎、结核病。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为主,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富贵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疾病同样也在威胁着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人群中这些疾病的发生正呈逐步年轻化,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事件的“无声杀手”。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保证飞行员的健康体魄,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营养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盆骨折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后对其营养状况以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个体化护理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营养护理方式完成骨折护理;常规护理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骨折护理;就组间不同时间段营养状况[ALB(血清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以及Hb(血红蛋白)水平]、预后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改善度以及住院天数)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个体化护理组骨盆骨折患者ALB、TP以及Hb水平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个体化护理组ALB、TP以及Hb水平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总计 60例,根据术后早期营养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内组,而采取早期肠外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外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 ALB、 Hb水平( P> 0.05)可比。两组患者干预后 ALB、 Hb水平均明显提升,其中肠内组患者 ALB、 Hb水平明显高于肠外组,肠内组患者腹胀呕吐率 13.33%高于肠外组 0.00%,而肠内组发热、感染率 3.33%、 0.00%,低于肠外组 20.00%、 13.33%,且肠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较肠外营养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指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在运用中需注意时刻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由于营养不耐受所导致的腹胀、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