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前,多数医学图像属于黑白图像,其对人的视觉效果不如彩色图像.本文介绍了伪彩色处理技术:查表添色法.用这种伪彩色处理后,人的视觉感知和图像理解显著改善,也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特别是那些疑难肿瘤病例.

  • 标签: 医学图像 伪彩色处理 查表添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CT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常规头颅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采用探测器16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照组31例采用探测器4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比分析二种扫描模式得到的图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灰、白质CT值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灰白质对比噪声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头颅CT检查,采用宽体探测器轴160mm扫描方式更为合适,该检查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头颅CT 宽体探测器 脑灰 白质 CNR
  • 简介: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若干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技术及基于空间细节的各种技术,也介绍了若干新的分割方法,如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方法,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同时也对分割结果的评价等作了概要介绍。

  • 标签: 图像分割 模糊集 分割 多分辨率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作为医学影像处理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医学影像图像增强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以及评价标准,详细阐述了空间域和频率域增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接着,本文深入探讨了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识别以及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医学影像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在X光、CT、MRI等医学影像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数据质量问题、算法性能与实时性以及伦理与隐私保护等。

  • 标签: 医学影像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空间域增强 频率域增强
  • 简介:目的评估80kV条件下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对肥胖患者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栓塞并行CTPA检查的肥胖患者40例,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及3个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1:20%IR/80%FBP;iDose3:40%IR/60%FBP;iDose5:60%IR/40%FBP)重建图像。测量图像的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CT值、噪声,计算并比较4组数据的噪声、SNR及CNR。结果4组重建图像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图像噪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BP组的SNR及CNR与iDose3组和iDose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FBP比较,80kV联合不同级别IR技术可明显降低CTPA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并可进一步降低肥胖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噪声 肥胖 低管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在创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创伤骨折患者,对比其X线、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骨折诊断准确性较高,相较于X线,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于骨折的诊断优势更为显著。结论:创伤骨折诊断中,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可清晰呈现细微骨折线,清楚显示骨结构不规则、解剖关系复杂部位的碎骨片位置、数量、移位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诊断优势突出。

  • 标签: 创伤骨折 图像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图像配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需进行图像引导进行放射治疗的30例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放疗过程中以图像配准技术为重点的应用操作方法。结果30例患者共扫描240次,其中有1例患者因扫描过程中头脚的误差达到5.3cm,左右、头脚以及前后三个方向上低于3mm的误差发生率分别为56.3%、47.2%、43.4%。结论肿瘤患者在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应用图像配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放疗的精度,从而提升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引导 放疗 图像配准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光谱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在皮肤图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08名需进行皮肤图像诊断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实验前将108名患者随机编码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4名患者。实验期间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医学图像诊断技术进行处理,对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的医学图像诊断技术基础上应用多光谱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多光谱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生对皮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多光谱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 图像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图像处理技术在放射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影像质量和增强细节,提升了学生的影像解读能力。传统的放射科教学依赖静态影像,限制了学生对复杂病变和细节的理解。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动态展示、三维重建等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疾病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思维能力。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通过多案例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典型与非典型病例,增强其在临床中的应变能力和精准诊断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图像处理将在放射科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影像学教育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 标签: 图像处理,放射科,影像教学,诊断能力,医学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选取最佳对比剂注射部位。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54例,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两组患者均行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ROI放在降主动脉内CT值,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相同。扫描完成后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能有效保证颈总动脉增强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 标签: 不同部位 对比剂 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磁共振成像设备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许多新技术的 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 硬件基础 ,使一些 困扰临床的 伪影、心血管成像难题得到解决。本文 对目前临床医学医学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分析 ,论了 述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 标签: 医学影像设备 方法 磁共振成像 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图像处理实验室在高职影像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创建医学影像图像处理实验室软件,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构有鲜明特色和高效化的实验室,从而完成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结果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能够积极转变实验教育教学方法。结论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实验室的影像处理体系,继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能力,加大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标签: 图像后处理实验室 影像技术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方式对其放疗摆位造成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9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分组,设定其中45例患者为A组采用KV-KV位置验证方式,其余45例患者作为B组采用三维锥体束CT位置验证方式,比较两组的摆位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水平摆位误差,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影像采集时间以及验证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KV-KV位置验证方式可以更快完成影像采集,从而有效减少验证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验证方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摆位误差 不同验证模式 强调放疗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医学影像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对传统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新兴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特征提取和分类的改进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能有效地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和诊断效果。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 图像处理 分析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数字根尖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 DPR)摄影使用过程中,不同放置方式对DPR图像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1年12月来我院需要进行数字根尖片口腔X线检查的227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试验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进行分组;试验组采用夹持工具放置DPR的IP板,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放置DPR的IP板。对两组首次拍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将两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照组传统徒手操作DPR检查加照率25.4%,图像质量评分甲级52.6%,乙级17.5,丙级4.3%;实验组使用自制夹持工具辅助加照率为48.6%。图像质量评分甲级26.5.%,乙级14.1,丙级10.6;两组比对,实验组较对照组加照率降低23.2%,甲级片提高了26.1%(P>0.05)。结论:行数字根尖片的患者,使用夹持工具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X线机 平板探测器 数字根尖片 图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