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37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身体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BI评分及E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移动能力,值得临床重视.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任务导向性训练;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2-0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training,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2月脑瘫高危儿患儿80例,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采用GMFM、FMFM、PDMS-2的GMQ、FMQ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GMFM、FMFM、GMQ、FMQ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神经病学的理论性难度较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向传授知识的形式展开,易使临床实习生对获取知识产生依赖心理,临床实习生学习兴趣不高,只把握针对考试的“要点”,现有的教学效果有限,迫切需要改革。团队教学(TBL)法是以团队为基础,教师全局指导,临床实习生自行课前预习,开展团队讨论,并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目前TBL法因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自主性及主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已被临床实习生普遍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以任务的设计—提出—解决—评价为实施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联合TBL教学新模式是以设定好的任务为导向,通过自主预习获取知识,在组内及组间讨论中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将任务驱动联合T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实习,使临床实习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加,师生互动增强,理论知识掌握更牢固,针对性地培养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本科的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使用模式及成效。 方法:筛选2022年8月到2023年期间50个精神内科学生,将其作为分析样本,随机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是观察组,一个是对照组,每组人数都是25人,两组学生接受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进而对考核成果展开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学生在临床操作、理论认知、实践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精神科护理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使得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护理知识,考出更加理想的成绩。
简介:摘要: 目的: 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以我院脑病科自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任务导向法训练,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康复护理评估。结果:首先 Fugl—Meyer 评分结果显示,在入院 2 个月与 3 个月以后观察组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次是 Barther 评分结果显示,在入院 2 个月 3 个月时观察组的评分结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肢体功能任务导向法训练当中添加康复护理评估,能够很好的增强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其日常生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其康复进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优劣势,探讨适用于中医护理教学的有效的方法,从而改善中医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2级护理班中的两个班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完成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内容后,期末进行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所得统计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