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躁动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发生躁动)和对照组(未发生躁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史、留置导尿管、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例数存在差异。结论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个案护理,对于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和改善母婴结局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60例病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收录于2020.6——2022.6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通过给予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统计组间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差异性。结果:就组间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开展评测工作,护理前组间差异较小,护理后两组血糖水平虽然均呈降低趋势,但均以观察组评测参数值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更高,婴儿发生不良结局的总发生率更低,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个案护理,对于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和改善母婴结局的价值显著。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个案护理 血糖水平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手术预见性护理干预影响麻醉苏醒期躁动情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8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各41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静息期血压、心率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苏醒期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具备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预见性护理干预 妇科腹腔镜手术 血压 心率 躁动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口服降糖药)35例和分析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35例。对比组间血糖波动情。采用问卷调查表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分析组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尿白蛋白水平、饮酒率是造成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采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预防血糖波动,保证病情稳定。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 血糖波动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在加用伏格列波糖后血糖波动情。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餐超短效胰岛素加睡前长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0.2mg,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漂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为(10.12±1.32)mmol/L。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10.98±1.96)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4.85±2.03)mmol/L,上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餐后血糖漂移情况/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伏格列波糖可明显改善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降低胰岛素用量。

  • 标签: 脆性糖尿病 伏格列波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出现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使用带锁髓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四肢活动情。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1-2023.12月份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四肢活动情。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四肢活动情显佳,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性骨不连的患者提供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四肢活动情,值得提倡。

  • 标签: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 四肢创伤性骨折 骨不连 四肢活动
  • 简介: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更呈快速上升趋势,亟需在乳腺癌预防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研究肿瘤在体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是肿瘤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乳腺癌癌前病变为乳腺普通增生和乳腺癌之间的一种临界病态,建立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研究乳腺癌发生原因及机制的重要方法,对乳腺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一般是通过自发性模型、诱发模型或可移植模型的方法进行建立,对其建模方法及检测途径进行介绍,并加以比较。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及躁动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 全麻苏醒期患者(共80例),作为参考对象。根据数字随分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根据所得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24 h 焦虑评分以及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情况。结果 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术后24 h焦虑评分,试验组低于参照组,且苏醒时间短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结论 针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减少躁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麻苏醒期 焦虑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集束化护理干预中其躁动情绪和预后影响情况。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选取其中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则是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干预后期躁动和预后情况。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躁动概率以及预后情况中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护理中实施集束化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同时降低躁动情绪,将其作用和影响进行体现。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躁动情绪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某儿童医院门急诊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门急诊量的季节变动,使医院能够顺应季节变化规律,为医院门急诊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某儿童医院2014年-2018年门急诊量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季节指数法分析门急诊量的变化特点。结果 该院门急诊量随着季节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门急诊量各季度指数显示,第2季度季节指数最高(105.4%),第1季度最低(95.7%)。结论 根据季度变化规律合理安排门急诊相关人员,合理分配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就医体验。

  • 标签: 门急诊量 季节指数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发现门诊药物咨询的规律,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门诊咨询记录,按照咨询对象、咨询方式、咨询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咨询人群中以患者为主,以心血管药物咨询占首位,消化药物次之。结论药学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提供更好的药物咨询服务,以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学服务 门诊咨询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对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主要影响原因,为学习困难的防治提供资料分析。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C-WISC)、采用Achenbach儿童心理行为量表(CBCL)、s-m婴儿一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及自定的儿童情况调查表对178例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评定与调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78例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商位于正常中明显偏低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大多在高中;来自单亲家庭比例高于一般水平,儿童的行为问题多发生在小学组,情绪问题多发生在初中组,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自老人带养的家庭居多。结论智商水平偏低及一些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能力和潜能低下而影响学习成绩。

  • 标签: 学习困难 评定量表 资料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具体的管理措施,降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法,选取956例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等,统计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等情况。结果87例患者发生了医院内感染,占9.1%,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消化道肿瘤、联合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化疗药物、侵入性操作,都是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7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分离出52株病原菌,占59.77%,其中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10株,占19.23%。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院内感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降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几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发生中孕期胎儿丢失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住院发生中孕期胎儿丢失的46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并妊娠至28周孕妇152例为对照组,通过病历系统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其胎儿丢失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户籍、年龄、生殖道畸形、孕期高血压及孕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一般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妇的受教育程度、孕次、产检次数、伴有子宫肌瘤、胎膜早破及孕期合并生殖道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和宫颈机能不全等因素与其发生胎儿丢失密切相关,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次是影响孕妇发生胎儿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检次数是胎儿丢失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孕妇合并子宫肌瘤、孕次过多、孕期发生胎膜早破、孕期合并尿路感染、生殖道感染及合并孕期糖尿病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其发生胎儿丢失的风险显著升高。

  • 标签: 孕妇 胎儿丢失 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