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8例心电图QRS波形正常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同期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项检查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其他2项检查结果比较,对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检查的准确性进行评判。结果8例患者心电图QRS波形正常,1例伴有V1-V3导联ST段上抬,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和/或T波变化,2例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不符;8例患者的心电向量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符。结论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另选体检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短轴方向各壁的舒张早期最大速度(Ve)与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结果A组Ve仅5个节段(基底后壁,中部前壁、侧壁和后壁,心尖侧壁)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组大部分节段(中部后壁、下壁和后间隔,心尖部室间隔除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组的多数节段SR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基底及中部侧壁、中部前间隔除外),B组多数节段SR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中部前间隔除外);A、B组之间比较,仅基底部侧壁及后间隔有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舒张功能,VVI参数SRe有望成为一种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新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使用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的5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均是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以这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有26例患者,观察组采取的检查是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检查诊断,对照组是单纯心电图检查,对两组的临床检查结果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查,对照组共有阳性病例17例,占总数的65%,观察组有21例,占该组的8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联合使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诊出率,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水平,是应用价值非常高的诊断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吸烟大学生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意义.方法选择在校吸烟大学生25名作为吸烟组,在校非吸烟大学生25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扩张期内径及内中膜厚度.应用VVI技术对这2组大学生颈总动脉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壁段的运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时,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壁段间的径向速度负向峰值(Pv)、切向应变正向峰值(Ps)、应变率正向峰值(Psr)、径向位移负向峰值(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大学生颈总动脉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的Ps分别为(4.39±2.94)%、(4.64±3.06)%、(5.07±2.82)%、(4.62±2.58)%、(4.75±2.82)%、(4.49±2.64)%,Psr分别为(0.37±0.26)/s、(0.39±0.28)/s、(0.41±0.27)/s、(0.38±0.25)/s、(0.39±0.26)/s、(0.37±0.24)s,均低于对照组的(6.37±2.06)%、(6.20±1.85)%、(6.39±1.98)%、(6.71±3.54)%、(6.41±2.81)%、(6.35±2.16)%、(0.54±0.21)/s、(0.52±0.19)/s、(0.54±0.19)/s、(0.55±0.23)/s、(0.54±0.21)/s、(0.52±0.1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7,P=0.000;t'=2.813,P=0.007;t'=2.499,P=0.015;t=3.098,P=0.003;t=2.749,P=0.007;t'=3.578,P=0.001;t=3.338,P=0.001;t'=2.493,P=0.015;t'=2.490,P=0.015;t=3.313,P=0.001;t=3.084,P=0.003;t'=3.230,P=0.002),而各壁段Pv、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大学生颈总动脉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前外侧壁的径向速度正向达峰时间标准差(Tv-SD)分别为(46±63)、(82±99)、(13±140)、(102±121)、(58±54)ms,切向应变负向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分别为(25.8±47.4)、(29.6±61.5)、(9.2±14.7)、(1.1±22.8)、(10.2±16.6)ms,切向应变率负向达峰时间标准差(Tsr-SD)分别为(30.9±60.4)�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应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心电图检查,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66例患者诊断阳性者38例,阳性诊断率为57.6%,而试验组66例患者中诊断阳性者54例,阳性诊断率为81.8%,两者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血流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6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9例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作为观察对象,获得其左心室血流向量成像图像,分析其舒张期不同时相涡流特征并比较两组的定量参数.结果健康对照组在等容舒张期未见明显涡流图像,舒张早期和晚期在二尖瓣前后叶下方可见2个较小且对称的涡流,舒张中期显示充盈左心室腔较大的整体涡流.心肌梗死组在舒张期各时相的涡流变化规律与健康对照组相似,但舒张早期、晚期的二尖瓣下涡流横径、纵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2±6.77)mmvs(24.53±4.73)mm,(41.50±5.87)mmvs(25.55±4.72)mm,t=12.916、23.248,P均<0.05)];舒张早期、中期、晚期涡流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0±4.60)mmvs(13.23±4.25)mm,(28.65±3.75)mmvs(15.20±4.38)mm,(17.70±3.79)mmvs(12.59±4.20),(40.93±7.33)mmvs(26.13±4.83)mm,(51.69±11.41)mmvs(22.84±4.52)mm,(36.00±8.25)mmvs(21.50±3.59)mm,t=9.618、18.528、13.336、17.266、36.805、27.528,P均<0.05==.心肌梗死组舒张期各时相涡强度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5.24)/svs(15.18±4.39)/s,(19.33±3.67)/svs(11.23±3.53)/s,(33.42±5.38)/svs(21.17±6.32)/s,t=8.542、10.358、9.751,P均<0.05)],而最大向量速度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FM可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期血流状态的变化,并可对涡流的特点作定量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心电向量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向量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单用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向量图检查及联用这两种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结果与单用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相比,联用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较高(P<0.05),联用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误诊率较低(P<0.05)。结论联用心电向量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心电图、心电向量图以及多普勒彩超心动图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心电图、心电向量图以及彩超心动图检测,并就这三种检测模式在心肌梗死不同阶段的诊断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心电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更高的检出率,而对于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电向量图的检出率则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检测模式(P<0.05)。结论心电图跟心电向量图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而彩超心动图则能够对室壁瘤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因此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这三种检测方式来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