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手术中无复流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手术的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当中分别选取其中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在介入术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时,对照组的45例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流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等相关指标的分级情况。结果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分级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TIMI、MBG以及TMP等三项指标分级达到3级的有91.11%,比对照组患者68.89%的指标3级达标率高很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而言,在介入手术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TIMI、MBG以及TMP等指标的分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收治1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骨折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3例,ⅡA型4例,Ⅲ型8例。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行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复位不完全时,脱位不严重者采用C2,3复位固定;脱位严重时,在C2椎弓根钉和C3侧块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C4的侧块螺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明显的颈椎功能受限。结论C2,3或C2,4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早期复位、坚强固定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髌骨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辅助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改良Maquet术及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重建治疗髌骨不稳患者10例(11膝),手术前后均采用Fulkerson及kujala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通过手术前后Q角、外侧髌股角(LPA)、髌骨外移率(LS)的测量观测术后髌骨外移度.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均无髌骨再脱位,Fulkerson评分术前(55.09±2.17)分,术后(83.45±2.16)分,kujala评分术前(53.91±1.58)分,术后(82.00±2.19)分(P<0.05),所有患者运动能力较术前有一定改善,术前术后Q角(21.82±1.36)°和(13.23±1.85)°、外侧髌股角LPA(-5.05±1.25)°和(7.55±0.96)°、髌骨外移率LS(0.67±0.01)和(0.35±0.10)(P<0.05),下肢力线有所改善.结论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髌骨不稳,能够纠正髌股关节异常对合关系,恢复下肢力线,缓解症状,改善髌股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关键词髌骨不稳;内侧髌股韧带;外侧支持带;内侧支持带;关节镜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9-01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8月~2002年8月,12例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分析其原因;采用内、外侧入路分别或同时修复与重建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总结疗效。桡侧副韧带的修复方法是将指总伸肌腱的外侧半劈开向外侧转位,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数针后,在尺骨冠突外侧尺侧副韧带前束的起止点处钻骨孔,将转位的肌腱穿过骨孔后缝合重建桡侧副韧带前束,然后将伸肌总腱缝合。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将屈肌总腱劈为两半,取外侧半,保留其在肱骨髁的止点,从尺骨冠突内侧钻骨孔后将肌腱条穿过骨洞后反折缝合固定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处,将后束增生瘢痕尽量切除,缝合关节囊及屈肌总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年,平均3年。肘关节未发生复发性脱位,应力外翻试验阴性,肘关节外侧及后外侧轴移试验(PST)阴性,肘部无疼痛;活动范围:平均屈伸0~135°,前臂旋转:平均旋前85°、旋后80°,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2000年,无锡)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慢性肘关节不稳定主要原因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效果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院无汞化建设和无汞产品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间我科入院病人每日分别在同一时段,用电子血压计和传统血压计,电子体温计和传统体温计测量血压及体温。结果电子收缩压与传统收缩压、电子舒张压与传统舒张压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电子耳温仪与传统体温计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使用无汞血压计从整体上来看,消除了汞污染,医院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更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工作及身心健康,无汞设备能让护士工作更便捷,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患者可远离汞污染,并体验其精确性和舒适性,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髌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髌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髌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69例患者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测量两组MRI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的数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股骨滑车沟角、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分别为1.02±0.15、0.63±0.13、145°±8°、(1.15±0.24)cm和1.16±0.14、0.44±0.13、152°±8°、(1.69±0.27)cm,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8、5.755、3.446、8.61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股骨滑车沟角增大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与髌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以及股骨滑车沟角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分别为-78.221、0.277和0.026。结论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表现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沟角增大、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其中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是髌股关节不稳发病的主要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Zieg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5、18d.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6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400mL.2例患儿术后分别获48、19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2例均为优.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分别为91、95分,疗效评定均为优.末次随访时2例患儿双下肢均等长,行走无疼痛,下肢无旋转,步态良好.结论儿童骨盆骨折临床并不多见,<2岁的幼儿更是极其罕见.对于移位明显且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脱位的幼儿骨盆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