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者体内残余结石的诊断过程中采取超声来进行检测的价值展开研究和总结。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存在残余结石的患者当中择取50名,对其进行B超检测,对照其检测结果和手术结果,对数据做以记录。结果经过B超检测,有48名患者被检测出存在残余胆囊结石(概率为96%),另外2名患者当中,有1名患者为误诊(胆囊癌变)、1名患者为胆总管结石合并患者(漏诊、误诊率为4%)。结论在临床当中使用超声检测对可能存在胆囊结石残余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比较准确,而且操作方便,可行性比较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测方式,不过相对的,需要注意胆管结石并存的情况以及胆囊癌变的情况,降低误诊和漏诊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下降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6例MHD患者资料,根据RRF下降速率分为高RRF组(H-RRF)、低RRF组(L-RRF)和无RRF组(NO-RRF)。分析临床各指标与RRF下降的相关性。结果35例(53.03%)RRF下降速率较慢,17例(25.75%)RRF下降速率较快,9例(13.63%)无RRF;临床资料分析显示,高龄、高舒张压、糖尿病、低血清白蛋白、高血β2-MG、主动脉根部内径短和左室射血分数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患者RRF下降造成影响(均P<0。01)。结论高龄、高舒张压、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高血微球蛋白、主动脉根部内径短和左室射血分数低是MHD患者RRF下降的危险因素,应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86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分析结果在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方面,羊水正常组和羊水过少组之间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三组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羊水正常组和羊水偏少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的多少与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残余羊水量越少对胎儿的影响越大,越不利于生产,剖宫产几率明显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测残余尿量预防尿潴留及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研究2018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阴道分娩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产后排尿干预,观察组采用超声测残余尿量,两组产妇第一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异常发生率、产后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中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下降的影响情况。方法以基线24h尿量大于750ml为纳入标准,以最终24h尿量少于或等于400ml定义为终点事件发生,选取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中的76例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各项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生化、透析充分性、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基线值与残余肾功能下降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0.32±1.73)(均数±标准差)月,发生终点事件的人数为24例,占总人数的31.6%,终点事件发生的平均时间为(5.1±2.0)月。与无发生残余肾功能下降的患者相比,发生终点事件的腹膜透析患者基线值有较低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P〈0.05),较高的腹膜炎发生比例(P〈0.05),较高的血肌酐水平(P〈0.005),以及较低的血红蛋白含量(P〈0.005)。使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及全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血浆白蛋白、基线GFR、基线收缩压在影响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中有显著的意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GFR在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中起保护作用,收缩压越高,残余肾功能下降越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手术后残余结石治疗中实施仙黄胶囊方案治疗的排石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采集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实施手术取石后存在结石残余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计算机随机分组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肾石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仙黄胶囊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肾功能指标ScR、UN、B-2m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手术后残余结石治疗中实施仙黄胶囊方案治疗具备较高的排石有效性,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表达,有助于降低疾病对于患者机体的损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科确诊为耳石症患者并行规范化手法复位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成人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次、心理干预及共患慢性病史情况,不定期随访3月,观察患者残余症状短期疗效及预后情况,分组后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随访的168例患者中,残余症状可自愈者81例,不可自愈者87例;男性46例,女性122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8±15.7);病程1小时至10年;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脑卒中等慢性共患病者126例;手法复位治疗前进行心理干预者98例。结论:高龄女性、共患慢性病者、反复发作及病程长者,残余症状不易自愈,积极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可提高手法复位成功率,减少发作频次,改善残余症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