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早期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25例(62.50%),多于对照组的7例(17.5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诊断39例,诊断符合率为97.50%。结论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环形电切除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干预体会。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中选取33例患者参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并于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记录手术指标,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持续时间从4到26 min不等,平均耗时9 min;术中患者出血量从2 ml到20 ml不等,平均出血量约8 ml;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镇痛药物;手术过程中,均未采取麻醉措施;少量患者出现局部轻微疼痛,疑因电凝产生的热刺激导致,总体耐受较佳;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能自如活动,仅有2例患者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超过常规月经量),并发症发生率为0.06%(2/33),采取纱布填塞压迫方式止血,24 h后给予止血药物口服,并取出纱布,症状消失;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给予2次返院复查,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累及达到93.94%(31/33)。结论:给予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除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简介:目的比较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Ⅲ、Ⅳ度环形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Ⅲ、Ⅳ度环形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A组采用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B组采用PPH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手术时间、疼痛指数、注射止痛药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近期总的症状改善满意率:A组为94.9%,B组为96.6%;疼痛指数、注射止痛药次数B组优于A组;两组住院时间相近,B组住院费用平均为A组的2.4倍.结论PPH手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这两种手术均适合治疗Ⅲ、Ⅳ度内痔.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白内障手术撕囊过程应用环形撕囊器的临床效果,进而寻求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撕囊器械来解决白内障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问题。方法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1768例(2005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科研对象,分为环形撕囊器组(826眼)与常规撕囊对照组(1018眼)、囊膜染色组(吲哚氰绿16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观察环形撕囊器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撕囊效果。结果环形撕囊器组826眼均获得满意的撕囊效果,术中囊膜均无放射状撕裂,且角膜切口小,术后眼部反应轻;囊膜染色组161眼其中136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25眼在染色过程中前房内气泡逸出导致前房塌陷,且93眼手术过程中发现角巩膜隧道切口、侧切口以及虹膜隐窝不同程度的染色,术后角膜水肿较环形撕囊器组明显;常规撕囊对照组1018眼其中852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66眼在撕囊过程中囊膜出现放射性撕裂,撕囊不规整,撕囊过程中出现"冒烟现象"影响撕囊。环形撕囊器明显优于囊膜染色组和常规撕囊对照组,与各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白内障手术的撕囊过程的应用使撕囊变得简单容易,在不扩大原主切口的情况下能保证环形撕囊的标准,同时不会出现前囊膜口放射,无临床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4月止于2023年11月,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分别予以传统手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结论:将宫颈环形电切术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P<0.05);观察组经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PPH术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疼痛评分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复发率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式及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均为治疗环形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与PPH术式相比,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有疼痛感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