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PDS线环形缝扎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技术和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对32例髌骨骨折采用PDS线环形缝扎术,术后辅以石膏托制动6周,拆除石膏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经6~44个月的随访,优1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PDS线环形缝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髌骨骨折 PDS线 环形缝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环形混合痔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比较术后疼痛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被诊断为混合痔且接受手术外的外切内扎术患者10例,诊断标准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形式分为优质组、对照组两组。结果:混合痔实施优质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缩短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前期临床研究中,对混合痔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优质组术后6h VAS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结论:对于痔疮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混合痔患者的疼痛,并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混合痔 镇痛 痔疮患者
  • 简介:1背景传统的细胞体外培养,是将大量的细胞集中接种于相对"较大"(毫米至厘米级别)的培养空间平面模板上,如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描述某种细胞的行为,则只能将整体细胞行为平均化来描述单个细胞行为。然而,并非所有细胞群体行为都是一致的,并且有时孤立细胞的行为对于某些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干细胞研究中,

  • 标签: 干细胞 细胞体外培养 细胞行为 应用 微孔 集中接种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我院一台日立W950SR型螺旋CT早上开机后,正常扫描,图像出现一个环形伪影,重复多次AIRCAL(空气校正)伪影不能去除.

  • 标签: 日立W 950 SR型CT 环形伪影 故障 检查
  • 简介: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急症之一,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经腹和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sonography,TVS)对附件环形回声超声形态特点进行观察,并与卵巢黄体囊肿超声表现进行鉴别,以提高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尤其是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检出率。

  • 标签: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妊娠诊断 回声 环形 附件 经阴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早期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25例(62.50%),多于对照组的7例(17.5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诊断39例,诊断符合率为97.50%。结论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自身抗体 多肽阵列重建 胰腺癌
  • 简介:针对阵列式射频仿真系统模拟海杂波性能分析研究。依据电磁场理论,推导出阵列式射频仿真系统目标回波空间辐射特性模型;应用零记忆非线性(ZMNL)变换法实现韦伯分布的海杂波模拟。对其幅度分布特性、频谱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最后给出阵列式射频仿真系统目标回波在韦伯分布海杂波背景中的仿真结果。

  • 标签: 射频仿真系统 零记忆非线性变换 海杂波 韦伯分布
  • 简介:目前治疗混合痔的方法繁多,疗效不一,既往许多疗法破坏了肛门正常的解剖结构,处理不当易发生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当前许多学者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术式以解决上述的不足。笔者自1996年开始采用综合术式治疗环形混合痔,内痔部分采用痔特灵Ⅱ号注射液法,外痔部分采用肛门锯齿状切口加肛周皮瓣修复整形术,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环形混合痔 术式 硬化剂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64例儿童下肢畸形,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环形外固定器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结果:64例儿童中24例显效,3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7%。结论:环形外固定架矫正儿童下肢畸形是一种连续式矫正,在长期坚持使用并结合训练后,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效果明显。

  • 标签: 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环形电切除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干预体会。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中选取33例患者参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并于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记录手术指标,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持续时间从4到26 min不等,平均耗时9 min;术中患者出血量从2 ml到20 ml不等,平均出血量约8 ml;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镇痛药物;手术过程中,均未采取麻醉措施;少量患者出现局部轻微疼痛,疑因电凝产生的热刺激导致,总体耐受较佳;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能自如活动,仅有2例患者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超过常规月经量),并发症发生率为0.06%(2/33),采取纱布填塞压迫方式止血,24 h后给予止血药物口服,并取出纱布,症状消失;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给予2次返院复查,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累及达到93.94%(31/33)。结论:给予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除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除 重度宫颈糜烂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比较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Ⅲ、Ⅳ度环形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Ⅲ、Ⅳ度环形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A组采用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B组采用PPH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手术时间、疼痛指数、注射止痛药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近期总的症状改善满意率:A组为94.9%,B组为96.6%;疼痛指数、注射止痛药次数B组优于A组;两组住院时间相近,B组住院费用平均为A组的2.4倍.结论PPH手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这两种手术均适合治疗Ⅲ、Ⅳ度内痔.

  • 标签: 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治疗 Ⅲ度痔 Ⅳ度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白内障手术撕囊过程应用环形撕囊器的临床效果,进而寻求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撕囊器械来解决白内障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问题。方法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1768例(2005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科研对象,分为环形撕囊器组(826眼)与常规撕囊对照组(1018眼)、囊膜染色组(吲哚氰绿16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观察环形撕囊器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撕囊效果。结果环形撕囊器组826眼均获得满意的撕囊效果,术中囊膜均无放射状撕裂,且角膜切口小,术后眼部反应轻;囊膜染色组161眼其中136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25眼在染色过程中前房内气泡逸出导致前房塌陷,且93眼手术过程中发现角巩膜隧道切口、侧切口以及虹膜隐窝不同程度的染色,术后角膜水肿较环形撕囊器组明显;常规撕囊对照组1018眼其中852眼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66眼在撕囊过程中囊膜出现放射性撕裂,撕囊不规整,撕囊过程中出现"冒烟现象"影响撕囊。环形撕囊器明显优于囊膜染色组和常规撕囊对照组,与各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白内障手术的撕囊过程的应用使撕囊变得简单容易,在不扩大原主切口的情况下能保证环形撕囊的标准,同时不会出现前囊膜口放射,无临床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 环形撕囊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30-02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病变(各种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妇科检查、细胞学及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187例,采用环形电刀行宫颈环切术。结果: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min,出血量10ml,无继发性出血及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其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行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干预,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 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次年3月30例宫颈癌患者,依据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参照组(宫颈冷刀锥切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锥切面积小于参照组,锥高低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呈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的采用,能够有效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保障机体正常运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锥高,缩小锥切切口面积,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4月止于2023年11月,共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分别予以传统手术、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结论:将宫颈环形电切术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P<0.05);观察组经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反观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PPH术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疼痛评分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复发率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式及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均为治疗环形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与PPH术式相比,高悬低切环形保留肛管皮肤的混合痔术式有疼痛感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