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翻身床护理是大面积烧伤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减少创面受压 ,利于暴露 ,易于创面修复 ,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减轻病人的痛苦 ,同时因较悬浮床经济病人易于接受 , 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 ,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或复合伤病人由于病情较重 ,复杂 ,变化快 ,给翻身床护理带来困难与挑战 ,如护理不当 ,极易发生意外 ,甚至坠床 ,死亡等危险。通过对 103 例翻身床护理病例的严密临床观察与分析 ,我们找出翻身床可能出现的隐患与护理难点 ,找出解决办法与防范措施 ,使翻身床护理能安全有效的实施 ,使病人早日康复 . 翻身床常见护理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 1、翻身时病人身体侧滑:翻身前检查病人棉垫是否垫好,垫的足够厚,特别骨突出部位,减少床片之间的空隙,安装床片时再次检查一下,确定松紧适宜后再行翻身。 2、呼吸困难:翻身前,吸尽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气管切开的病人保持气管套管在位通畅,固定带松紧适宜,俯卧位前应使气管套管位置靠近床头,以防翻身后床片堵塞气管切开处,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俯卧位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肢体撞伤:翻身前应仔细检查病人在翻身床上的位置,保持中心位置,使肢体全部在床内,同时可用保护带收紧双上肢,避免以上的发生。 4、坠床的可能:对于出现较轻的精神症状的病人,要加强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在操作翻身床时要仔细,认真保持各部件在位,有效。 5、 窒息的可能:防治措施是俯卧位前应严密观察病情,若病情危重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时,可暂不翻身,待病情较稳定后,体温降下来,无呼吸困难时,再翻身,翻身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表达困难的气管切开患者,可与病人达成肢体语言的共实。病人的翻身时间长短也因病人的病情而定。 6、不适的感觉: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善病人不适的感觉,仰卧位时肩部及腰部要垫厚些棉垫,,俯卧位时头部可稍抬高,前胸部特别是锁骨处要加厚棉垫,以防骨突出处受压,影响俯卧时间。长时间在翻身床的病人,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做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肌肉的训练,增强病人的体能,利于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的 60例分娩产妇有关资料,随机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产妇 3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基于此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中有 17例护理满意, 11例护理比较满意,总满意率为 93.3%,完全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比率为 63.3%;对照组产妇中有 12例护理满意, 10例护理比较满意,总满意率为 73.3%,完全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比率为 33.3%,观察组产妇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两组产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使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而且对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总结床旁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68例急诊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选择最熟练、准确、快捷的血管途径进行,可选择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电极到位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可"带电操作",以便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电极位置。调整起搏参数,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血管入路:经左锁骨下静脉36例、右颈内静脉18例、右股静脉13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68例起搏均获成功,从深静脉穿刺到成功起搏时间为(8.0±3.5)(5~13)min。其中1例穿刺针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拔除并压迫10min后生命体征平稳,重新穿刺成功;5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适当撤出起搏电极后即自行终止;1例出现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8例11次出现间断起搏、感知不良,经调整位置后恢复正常。结论掌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相关操作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