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200例产后宫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100人。甲组仅进行常规护理,乙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显示,和甲组相比,乙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甲组治疗有效率为56.00%,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患者满意度,甲组患者满意度为60.00%,乙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两组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后宫缩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采取中药热熨敷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方法:以2020年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336例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热熨敷联合穴位敷贴,并且在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采取皮肤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中医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治愈率为46.13%,有效率为52.08%,总有效率为98.21%,患儿咳嗽减轻时间为(3.01±1.05)d、呼吸音恢复所需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热熨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 7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熨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NPQ)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VAS、NP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 PV、LSV 及 HSV 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 SF-36 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熨联合穴位按摩在颈椎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颈椎疼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加小茴香穴位热熨治疗在防治肠癌CINV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肠癌患者60例,均采用FORFOX4化疗方案,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吴茱萸加小茴香穴位热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针剂单侧交替足三里穴位注射,结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控制率66.7%(20/3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9/30)(P<0.05),无效率10.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12/30)(P<0.05),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23.3%(7/30)、30.0%(9/3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吴茱萸加小茴香穴位热熨治疗在防治肠癌CINV的临床应用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阑尾炎术后为预防腹胀,采用穴位注射联合腹部莱菔子热熨的方法,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 56 例,是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9 年 1 月 -2019年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热敏灸联合中药热熨治疗Pilon骨折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36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静滴,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中药热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踝关节肿胀周径、疼痛指数。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关节肿胀周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肿时间、总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 Pilon骨折患者应用热敏灸联合中药热熨治疗,有效缓解肢体肿胀与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结合温针灸与中药热盐包烫熨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品质影响。方法:通过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82名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分设对照组(仅行温针灸)与观察组(温针灸联合中药热盐包烫熨)。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NRS量表)、日常活动能力(ODI指数)及身体损伤情况(PII评分),数据处理借助SPSS 26.0软件,运用t检验与χ²检验分析统计显著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大幅下降(由平均6.71±1.26降至2.00±1.83,P<0.05),日常功能显著提升(从37.41±4.87改善至14.82±12.08,P<0.05),身体损害指标同样明显减轻(5.75±0.77减少到2.11±1.78,P<0.05)。相比之下,对照组虽有改善,但效果不如观察组显著。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热盐包烫熨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方面展现出了超越单一温针灸疗法的优越性,有效缓解疼痛、增进日常活动能力和减轻身体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中药热熨治疗气血瘀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 70例气血瘀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脱水减压药物治疗,同时予腕踝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热熨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 33例,总有效率 94.29%;对照组总有效 30例,总有效率 85.7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腕踝针配合中药热熨治疗气血瘀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包烫熨治疗+穴位按摩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腰腹部绞痛缓解的临床研究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龙牡合川汤”配合中药热熨技术对心悸伴失眠的临床应用,全面评估其治疗效果及护理观察,为中医药在心悸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中医治疗心悸伴失眠的发展方向提供启示,促进相关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肌伴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4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龙牡合川汤”治疗,并配合中药热熨技术,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心悸程度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睡眠质量评分、心悸程度评分、不良情绪评分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龙牡合川汤”配合中药热熨技术在心悸伴失眠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心悸伴失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来确认这一发现,并探索其机制和更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药熨包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临床医学效果和护理实践。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 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参考组( 20例 )和普通组(20例 )。普通组运用穴位贴敷,参考组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药熨包,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参考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普通组,参考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为显著,临床参考指标时间更短,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因此可看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药熨包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临床和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加速患者的康复恢复进程,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风寒型头痛的65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每天治疗一次,14天一个疗程,通过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对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护理对风寒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查,探讨穴位埋线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挑选自2022年9月起至2024年8月止,在我院所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中的64位患儿,实施了一项临床对比研究。以随机方法将对象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特定穴位(包括背部的脾俞穴、肾俞穴,臀部的秩边穴、环跳穴,两臂的肩髃穴、手三里穴以及双腿的承筋穴、飞扬穴)进行埋线治疗,而对照组则根据目前西医的康复指导方案实施标准的康复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及红外热像检查,记录治疗前后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以及同一穴位在治疗前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在双侧肾俞和脾俞的穴位区域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值小于0.05);同样,粗大运动能力的评估得分也显著超过对照组,统计上同样具有显著性(P值小于0.05)。结论:固定的穴位埋线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脘痛护理中增加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的具体效果。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4例急诊科收治的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展开前瞻性研究。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疗效方面的效果更加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按摩具有活血止痛和调节阴阳的作用,对增强胃脘痛治疗效果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