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脱脂法对脂肪组织脱脂效果的比较。材料与方法: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大网膜,脂肪化淋巴结组织各30例。运用3种脱脂法进行脱脂结果:常规脱水法脱水不良,制片困难。丙酮热浴组制片优良率为80%,改良脱水法制片优良率为100%。结论:通过三种脱脂法比较,改良脱水机法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口腔黏膜表面麻醉及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年 1 月的 60 例口腔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提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药方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在使用相应的麻醉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 p< 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采用中药药方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麻醉,可减少麻醉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具有损伤小、经济负担少的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接受雾化表面活性物质(AS)治疗的为24例;另外24例接受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以及BPD发病率指标。结果:治疗后,AS组患者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9.17%,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为25%,AS组指标稍高于MI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总BPD发病率为37.5%,MIST组总BPD发病率为54.16%,AS组指标低于MIS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S)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ST)的治疗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可应用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状况。方法:这次报告中针对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在本疾控中心接受乙肝抗体检测的 150名中小学生予以详细研究,其中,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各有 50名,都实施乙肝抗体指标检测,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增加乙肝三系统检测,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所得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乙肝三系统检测所得结果。结果: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提升( P<0.05),高中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小学生、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差距较小( P>0.05);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虽其HBsAg检测结果和抗 -HBs检测结果均阴性,不过抗 -HBs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 HbeAg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 HbeAg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抗 -Hbe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各 1例。结论:为健康人群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存在重要性,中小学生乙肝抗体指标良好。
简介:测量了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ZrO2/NiCrAl系功能梯度材料水平面与垂直面的分形维数,探索了整个等离子喷涂过程计算机模拟与分形表征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该材料分形维数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随NiCrAl含量的升高,分形维数呈曲线变化,分形维数与抗弯强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NiCrAl为20%~40%附近存在渗流区域,抗弯强度出现突变.
简介:把动物红细胞输用给人,即异种输血,可以缓解目前血源紧张的矛盾,但牛和猪的红细胞与人的血浆发生强烈的凝集反应,不能直接输用.本研究首次对牛和猪红细胞表面抗原进行修饰改造,并对改造后的猪、牛红细胞进行比较,从而为开拓丰富来源、安全有效的人血代用品奠定基础.使用基因重组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清除牛和猪红细胞表面的主要异种抗原-α-Gal抗原,结合使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遮蔽牛和猪红细胞表面的非主要异种抗原-non-αGal抗原,以实现对牛和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的改造.结果:改造后的牛、猪红细胞与人混合血浆的盐水凝集反应消失,具有和人红细胞相似的血清学特征;牛红细胞比猪红细胞脆性低,异种抗原的表达量低,及其他的一些特征说明牛红细胞比猪红细胞更适合作为人红细胞代用品.结论:改造后的牛红细胞与人血浆相匹配,有可能成为人红细胞代用品.
简介:目的研究抽吸术采集的脂肪颗粒经消化清洗贴壁生长的人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前后的形态和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吸脂术获得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分离、接种培养皿,贴壁后采集的细胞和原代细胞增殖80%融合后采集的细胞,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CD166、Stro-1、CD29等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CD29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极高的阳性率;Stro-1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较低的阳性率;CD105、CD166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前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提取的脂肪基质细胞的原始情况,经过原代培养增殖后部分干细胞相关的抗原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脱矿方法酸蚀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最佳存活条件.方法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mm×5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酸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酸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酸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矿,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酸蚀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