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抑郁障碍患者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我院健康职工100例组成观察组,对两组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采用MOCA量表和MMSE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试,发现研究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是低于对照组的(P<0.05);但观察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在26分以上,且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结论抑郁患者会存在不同的认知功能损害,但出现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并不能说明抑郁患者是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这可能是与轻度抑郁存在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功能损害 MOCA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P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PD疾病严重度以及情绪状态。结果60例PD患者中28例有认知损害.发生率为46.67%(28/60),其中H—Y分期1~2期发生率为40%(8/20);2.5—3期发生率为40%(8/20);≥4期发生率为60%(12/20)。三组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1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损害与年龄、性别、UPDRSⅢ评分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分别=0.11、1.64、0.07,P均〈0.05),与病程、H—Y分期、文化程度、HAMD评分无关。结论认知损害在PD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年龄、性别、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为其相关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风再造丸在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损害中医治中的的成效。方法挑选泉州中医院从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医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每组60位患者,对实验组使用中医药进行医治,对于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诊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医治结果。结果对照组中的6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有效的80%,在实验组中临床试验有效的概率为93.3%,两组数据的区别非常明显,所以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医治过程中,中风再造丸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中风再造丸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损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DTI方法测定脑组织中各向异性分数值(FA),评估DTI在LA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的LA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期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0例设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MRI和DTI检查,比较2组FA值及认知功能的差异性,分析LA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MSE、MoCA评分、执行功能、记忆力、视空间结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注意力无意义(P>0.05);研究组双侧脑室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FA值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组FA值明显低于中度组(P<0.05);研究组AVLT得分与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额 叶眶回、右侧额叶眶回、右侧颞叶深部白质、右侧扣带回、胼胝体膝部FA值正相关(P<0.05),与左侧额下回FA值呈负相关(P<0.05);TMTA用时与右侧侧脑室前角FA值负相关(P<0.05)。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DTI技术 向异性分数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内分泌失调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0例患者,分别为认知功能损害组(n=40)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内分泌相关指标(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性激素、肾上腺功能等)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MMSE、MoCA等)。结果:认知功能损害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性激素、肾上腺功能等内分泌相关指标均明显异常,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损害组患者的MMSE、MoCA等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均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失调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密切关系。临床上应重视内分泌失调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标签: [] 内分泌失调 认知功能损害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记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记忆力水平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的记忆力恢复效果,对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记忆损害
  • 简介:【摘要】 目的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干预方式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认知康复训练。观察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认知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损害程度容易受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临床应基于认知功能损害实施有效的干预方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损害 干预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CH)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方法:研究时限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从我院精神科抽选60名患者,根据病症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30名,评估对比SCH组与BD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SCH组数字符号、倒背数字广度小于BD组,对比P<0.05,A/B连线测试、顺背/总分数字广度对比,P﹥0.05。结论:临床为进一步提高精神类疾病治疗效果,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CH)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损害测试,发现BD损害程度更轻。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 损害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亢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本院甲亢性肝损伤病人的相关医学数据,研究57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实验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2例甲亢患者(常规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二组患者身体状况、肝的状况和甲状腺的状况。结果: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ALT、AST、ALP、TT3、TT4、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结论:甲亢性肝损伤多出现在年事较高、甲亢病情更严重的病人上。甲亢性肝损害的患病率与患甲亢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患甲亢性肝损害的概率就越大,而且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 标签: 甲亢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在采取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月,纳入我院70例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最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脑小血管病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选取日期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依据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分为2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s-CRP水平的对比上存在差异,实验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同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检测,以起到预防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认知损害程度 同型半胱氨酸 hs-CRP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MMSE、HPLP;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通过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 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影响健美形象的因素除了年龄、饮食、睡眠、锻炼、情绪、疾病等外,还有某些药物。病人在治疗中若发现这种现象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在医生指导下减量、停用或更换其他药物。但有时因治疗需要,可能仍需继续用药一段时间,此时应掌握轻重缓急。

  • 标签: 药物 形象 损害 医生指导 轻重缓急 治疗
  • 简介:以往国内外普遍认为,烧伤休克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不参与其发生。而对严重烧伤后心功能降低,大都归咎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或)心肌抑制因子等的作用。但是临床上有些严重烧伤患者,即使伤后立即给予补液治疗,休克的发生仍难以避免,而且有时还难以纠正。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休克难以纠正的现象更为常见,造成组织器官损害

  • 标签: 烧伤 心肌 缺血 缺氧 防治
  • 简介:联合及全程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但绝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脏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发生肝损害的患者中,少数人可以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危及生命。故应当重视和正确处理。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治疗 结核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