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方式与传统Roux-en-Y吻合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76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且有完整随访的临床资料,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Un-cutRY组,n=25)和传统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Y组,n=51)。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Un-cutRY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RY组[(230.7±65.2)mlvs.(292.0±78.6)ml,t=-3.369,P=0.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RY组[(52.8±9.6)hvs.(61.4±10.8)h,t=-3.379,P=0.001]。2组反流性食管炎[12.0%(3/25)vs.9.8%(5/51),χ^2=0.000,P=1.000]、倾倒综合征发生率[0.0%(0/25)vs.3.9%(2/51),Fisher精确检验,P=1.000]和食物襻排空延迟或障碍[4.0%(1/25)vs.23.5%(12/51),χ^2=3.240,P=0.072]差异均无显著性。Un-cutRY组R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0.0%(0/25)vs.21.6%(11/51),Fisher精确检验,P=0.013]明显低于RY组。2组术后3个月BMI变化[0.81±0.37vs.0.88±0.13,t=1.191,P=0.123]、血红蛋白变化[(8.6±2.5)g/Lvs.(9.3±3.6)g/L,t=0.873,P=0.195]、白蛋白变化[(3.5±1.4)g/Lvs.(3.7±1.8)g/L,t=0.487,P=0.316]和总蛋白变化[(4.6±1.7)g/Lvs.(5.2±1.9)g/L,t=1.037,P=0.167]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χ^2=0.418,P=0.518)。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有保持肠道连续性和手术相对简单的优势,缩短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减少术后RY滞留综合征,并不影响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存情况,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2年4月的15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施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A组)53例,Roux-en-Y吻合术(B组)37例,BillrothⅡ吻合术(C组)62例.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是在传统的BillrothⅡ术式基础上,在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之间加作空肠-空肠Braun吻合,同时对靠近胃肠吻合口的输入袢用10号丝线束扎阻断.将3种吻合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全组术后随访均在6个月以上,术后近期内并发症发生率A、B、C组分别为9.4%、13.5%和16.1%,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5.4%和33.9%,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Roux潴留综合征A组无1例发生,B组发生率为2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组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43.2%和50.0%,A组显著低于B、C组(P<0.01).同时发现,术后体重下降者在C组较A组更为常见(P<0.01).结论非离断式Roux术在保留传统Roux术式抗反流优点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术式易发生Roux潴留综合征的弊病,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简介:目的研究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法对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普通健康幼猪14只,随机分为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实验组)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术后1周检测空肠袢平滑肌肌电.结果慢波频率:实验组8.4cpm,对照组6.1cpm;慢波振幅:实验组2.31mV,对照组0.66mV;峰电发生率:实验组11.7%,对照组7.4%;峰电振幅:实验组0.58mV,对照组0.31mV;实验组平滑肌肌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CⅢ相时程为6.9min,较对照组的4.2min明显延长(P<0.01),MMC周期实验组(43.3min)较对照组(56.2min)明显缩短(P<0.01).结论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法可有效改善Roux-en-Y滞留综合征.
简介: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手术后分别行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吻合术(A组,69例)、P型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50例)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C组,49例)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中无瘤生存超过1年的1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6和12个月时的体重、进食量、预后营养指数(PNI)和Visick分级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0±7)min、(57±6)min和(48±6)min;A组时间最短,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等术后并发症。A、B、C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2/46)、7.7%(3/39)和5.6%(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46)、17.9%(7/39)和19.4%(7/36),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体重和进食量的恢复均优于B、C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3组PNI均下降(P〈0.05);12个月时,A组PNI与术前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均优于B、C组(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术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手术中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且行胃肠手术治疗的病患9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A、B两组(n=45)。当中,A组采取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采取标准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分析两组的疼痛程度,并对各组的出血量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比B组的24.44%低,P<0.05。A组的术中疼痛评分为(3.11±1.52)分、手术时间为(233.18±40.26)min、术中出血量为(245.19±58.26)ml,优于B组的(6.83±2.37)分、(331.57±44.08)min、(368.13±72.09)ml,P<0.05。结论选择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用时,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UncutRoux-en-Y胆肠吻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月行腹腔镜下UncutRoux-en-Y18例(UncutRoux-en-Y组),把胆管与空肠端侧吻合后用7号丝线距离胆肠吻合口5cm处结扎阻断空肠输入段,然后距胆肠吻合口40~45cm处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同期行腹腔镜下Roux-en-Y26例(Roux-en-Y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结果UncutRoux-en-Y组手术时间(150±12)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Roux-en-Y组(202±45)min(t=-4.771,P=0.000);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1.4±10.3)h,明显短于腹腔镜下Roux-en-Y组(69.2±42.2)h(t=-2.730,P=0.009);术后住院时间(9.3±2.4)d,明显短于腹腔镜下Roux-en-Y组(12.3±3.4)d(t=-3.224,P=0.002)。2组术后返流性胆囊炎发生率无统计学无差异[19.2%(5/26)vs.5.6%(1/18),χ^2=0.727,P=0.394]。结论腹腔镜下UncutRoux-en-Y胆肠吻合术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胆系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2月,对57例胆道疾病行此手术,包括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下段严重狭窄12例,胆总管囊肿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医源性胆总管完全离断2例,上段胆管癌7例,中、下段胆管癌4例,胰头癌及壶腹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胃癌术后腹腔转移1例。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穿刺确认胆总管,切开胆总管约1.0cm,置入胆道镜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切除病灶。以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空肠,将远端空肠与胆总管(肝总管)行端侧吻合,然后行空肠间吻合。结果5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230min,(105.2±58.1)min。术中出血50~200ml,中位数100ml。术后住院时间4~6d,平均5.5d。良性疾病2例失访,36例随访5~94个月,平均49.1月,无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19例恶性肿瘤随访13个月~3年半,平均1.8年,16例存活1年以上,另3例于术后8、10、11个月因肿瘤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术式,但术者需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转流Roux-en-Y吻合术(RYGBP)术后血糖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胃部疾病合并T2DM患者行胃部分或全胃切除,残胃食管近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25例,根据入院时FPG水平分为3组:A组(7.0mmol/L≤FPG〈11.1mmol/L)、B组(11.1mmol/L≤FPG〈15.0mmol/L)、C组(FPG≥15.0mmol/L)。检测各组术前(0周)、术后1、4、8、12、24周FPG水平,评估患者术后转归情况。结果:各组术后FPG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24周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YGBP术后T2D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率为72%。结论:从血糖改善方面评估,RYGBP对所有T2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FPG水平过高时控制效果较差。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P)治疗病态肥胖的术后营养和代谢方面的变化。方法121例LRYGBP,男40例,女81例。分别测定术前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对比分析6个月、12个月,24个月血清铁(Fe)、钙(Ca)、锌(Zn)、硒(Se)及维生素A(VitA)、维生素D(VitD)、维生素B12(VitB12)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水平变化。结果术前1个月BMI(47.00±7.15)kg/m^2,术后6个月BMI(33.79±6.06)kg/m^2,BMI下降(13.21±5.47)kg/m^2(t=26.103,P=0.000)。术后血清Fe、Ca、Zn、Se及ViLA、VitD、VitB12均在正常范围,其中术后6个月血清Zn、Se和VitA水平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分别有19.5%(17/87)、22.7%(20/88)和33.7%(28/83)的患者低于正常水平,但术后2年仅有6.7%(2/30)、11.5%(3/26)和17.2%(5/29)的患者低于正常水平。血清PTH术后6个月11~161pg/ml,(66±34)pg/ml、1年24~154pg/ml,(72±34)pg/ml、2年21~194pg/ml,(75±40)pg/ml(正常值9~44pg/ml)。结论LRYGBP治疗病态肥胖是有效、安全的。术后2年血清Fe、Ca及VitD、VitB12均正常;血清锌、硒及维生素A经术后6个月给予补充剂大多接近正常;血清PT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建议患者术后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定期到医院随访。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为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LRYGB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BMI、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LRYGB,并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术后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26例(81.25%)患者达到糖尿病治愈,4例(12.5%)血糖得到控制,2例(6.25%)无效。结论:LRYGB治疗2型糖尿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的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1990年7月至2002年7月本院收治的51例老年胆道结石复发的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31例,均行改良的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20例为改良术式前收治的患者,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对51例进行随访6~16年,统计两组远期效果及再手术率。结果改良组效果优、良者占93.6%,再手术率3.2%(1/31);对照组效果优、良者占60.0%,再手术率35%,两组间优良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患者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简介:目的总结对2型糖尿病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随机将104例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手术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BMI)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空腹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值。
简介:Roux-en-Y吻合术后,一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饱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组症状被称为Roux-en-Y滞留综合征.本研究对1996年8月至2001年9月收治的12例全胃切除的患者施行了'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重建消化道以期减少这些并发症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Roux-en-Y胃转流术对自发糖尿病GK大鼠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40只GK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行Roux-en-Y胃转流术,对照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后原位吻合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动态检测两组大鼠血液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并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大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s,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手术组术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术后第4周时其血糖值显著低于术前(9.8±2.6)mmol/L降至(7.3±2.2)mmol/L及OGTT2h血糖(27.3±3.1)mmol/L降至(23.6±3.4)mmol/L(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空腹及OGTT2h血糖值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4周,手术组大鼠血液FFA较术前显著降低(204.2±55.6)umol/L降至(179.4±32.54)umol/L(P〈0.05);术后4周血中TNF-α的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32.4±1.3)pg/ml降至(24.9±1.0)pg/ml(P〈0.01);术后4周CRP的含量显著低于术前(648.5±36.23)ng/ml降至(32.9±37.8)ng/ml(P〈0.01);而手术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其HOMA-IR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8.46±1.66降至5.20±0.79)(P〈0.05);而对照组术后4周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oux-en-Y胃转流术能显著降低GK大鼠的血糖,其可能机制是手术后通过降低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减少,从而使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
简介:目的:分析胃前壁或后壁空肠吻合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差异。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18~65岁的LRYGB患者随机分为胃前壁组(40例)与胃后壁组(40例),其中女56例,男24例。均由同一术者施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52周,平均(28.0±7.4)周。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发生吻合1:1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梗阻、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出血、肺栓塞)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YGB术中行胃空肠吻合时选择胃前、后壁对患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吻合方式均可用于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
简介:目的评价7种腹部CT征象在腹腔镜下ROUX-EN-Y术后腹内疝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院行腹腔镜下ROUX-EN-Y术患者56例,术后并发腹内疝并经再次手术证实的患者28例为观察组;术后未并发腹内疝并经再次手术证实的患者28例为对照组。由三位影像医师对各例患者的再次手术前腹部CT进行阅读分析,分别记录7种征象的有无,7种征象为:肠系膜旋转征,小肠梗阻,飓风眼征,蘑菇征,聚集的肠袢,肠系膜上动脉后位小肠,右位吻合口。将结果进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结果肠系膜旋转征是内疝的最佳独立预测因素,其敏感性75%,71%,84%,特异性分别为96%,87%,74%。其联合蘑菇征可以提高对内疝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85%、89%、92%,但特异性有所降低,分别为85%、87%、68%。结论肠系膜旋转征是腹腔镜ROUX-EN-Y胃肠旁路手术的最佳独立诊断因素。联合其他征象时可以更好的为影像医师诊断术后内疝提供依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