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异常心电图的临床发生率和表现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门诊和病房就诊且接受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充分休息后进行12导联心电图扫描,并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老年患者中317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百分率为31.7%。60~79年龄段的心电图异常者最多,高达37.97,其次为60~69年龄段患者,为30.99%;80~90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最少,仅为22.5%。三个年龄段间比较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17例老年异常心电图患者中主要以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ST段改变为主,分别占50.19%、35.96%和29.02%。。结论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且以以ST段改变、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定期心电图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

  • 标签: 老年患者 异常心电图
  • 简介:摘要癫痫是指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突然、过度的重复放电,导致脑功能突发性、暂时性紊乱,临床表现为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本研究针对癫痫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具体介绍和简要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癫痫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患有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了解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并面向大众进行推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一段时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中肝细胞损害型患者44例,其中的6例肝穿刺病理上有5例表现为肝细胞肿胀,1例有明显脂肪变。胆汁郁积型21例,其中2例肝穿刺均证实有肝内胆汁郁积现象。混合型15例,兼具上述两者特征。结论药物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影响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或通过影响药物从肾脏、胆道排泄,或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再分布,或通过影响肝肾血流等因素起作用,作用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肝病患者 临床表现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处理方式,以此来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2013年8月~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50例,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并且在7天之后对其进行回访调查,统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对并发症处理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痛、呕吐、恶心、肌肉痉挛、透析中低血压、体外循环凝血以及透析膜破裂等属于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类型;相较于治疗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要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选择合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 标签: 血液透析 治疗效果 常见并发症
  • 简介:摘要激素依赖性皮炎多指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突出特征为对激素有较强的依赖性,患者临床表现通常有皮肤潮红、干燥、粗糙甚至萎缩,出现丘疹、痤疮样及酒渣鼻样的皮疹、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并伴有疼痛、瘙痒、紧绷甚至灼烧感,一旦停药将造成原有皮肤病复发或加重,出现反跳现象,患者因此被迫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针对该炎症的治疗,应以抗炎、抗微生物、恢复皮肤屏障、降低血管高反应性为主,必要时可结合强脉冲光进行治疗。

  • 标签: 激素依赖性皮炎 临床表现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学分析,25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患者15例,周围型肺癌10例。CT检查下,患者肺部肿块边缘呈不规则形状,其外缘呈毛刺状,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多数患者伴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MRI检查下,可清晰的看到患者肿块已侵至胸壁、胸椎及胸膜。与X检查相比,CT、MRI的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性。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相比较,二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在纵隔型肺癌临床诊断中,CT与MRI检查提供的影像学表现不同,与常规的X检查相比,CT及MRI检查的灵敏度更高,其诊断结果更加高效。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及MRI 临床表现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类型及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检查,均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分期及临床表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类型 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地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含有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舒肝解郁胶囊,检查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取得了降低的效果。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加快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痊愈速度有着一定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表现 有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引导不规则出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产妇126例,通过随机抽签法+产妇个人进行分组,研究组63例产妇,对照组63例产妇。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研究组产妇接受常规止血+针对性抗炎、抗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产妇阴道出血的原因,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两组产妇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功能失调,其次为炎症、感染;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产妇的止血有效为82.53%,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功能失调、炎症以及感染等,对产妇行常规止血+抗菌、抗炎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产妇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临床表现 原因分析 止血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探究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相关特点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饮食习惯调节以及药物等综合性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的60例患者在经过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后,有46例患者出现明显好转,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占所有患者比例6.7%。结论功能性胃肠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临床表现为慢性或者反复发作性,需要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表现 有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为21例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观察组为21例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患儿,对两组患儿的病情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等血常规都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38.10%,对照组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1.91%,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42.8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如果出现体温身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并伴有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则极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需要尽早加强防治。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早期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中接受CT诊断的效果,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归纳,分析CT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00例开展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CT诊断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中的症状分成两类,一类是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还有一种就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共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40例,占总数的40%,有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60例,占总数的60%。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都不相同,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周脂肪层比较模糊,胰胆管会有扩张的情况出现;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内形状不同,有些是点状,有些是大片状。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CT诊断能够对病情确定提供较大的帮助,是临床非常重要的检查方式,但需要做好鉴别诊断。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癫痫的临床表现,并评价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在恢复期是否发生癫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3例患儿。实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恢复期癫痫,对照组患儿则未见发作,记录所有患儿的EEG异常、HSV-1IgG(+)和脑水肿例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EEG异常例数明显低于实验组,并且HSV-1IgG(+)例数对照组高于实验组,脑水肿例数对照组也低于实验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EEG异常、HSV-1IgG(+)和脑水肿会对患儿的恢复期癫痫病症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提高患儿恢复期,癫痫症状的发生率,对于患儿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这类患儿应当在临床治疗时加强看护力度,以保证患儿的康复。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恢复期癫痫 临床表现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毒性脑病患者划入观察组,中毒性脊髓病患者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均接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3例出现了弥漫性脑水肿为主,8例出现全脑症状以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呕吐、躁动,有3例出现精神萎靡与意识障碍,7例患者合并抽搐、双瞳缩小、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缓以及眼球张力上升等症状,5例出现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3例出现脑疝、脑局灶性损害。对照组患者18例脊髓侧索损伤,16例表现出双侧下肢锥体束征,6例痉挛性截瘫,3例尿潴留、尿失禁。结论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治疗要从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激素治疗等方面入手,同时强化护理配合,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毒害。

  • 标签: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血小板药致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86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出血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双联抗血小板组(4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下表现的区别,分析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Hp感染率、胃镜特征的差异。结果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阿司匹林组和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比较(50.34±15.03vs59.32±11.33,P=0.002),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更高,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双抗血小板组既往溃疡史更高(30.2%vs9.3%,P=0.015),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较多(30.2%vs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损伤,年龄、既往溃疡史,Hp感染和联合用药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和复合性溃疡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药,临床表现,内镜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亚型(M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b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β-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b、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伴特异性染色体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特征 临床表现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S)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例既往接受DBS和MDC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BS方式,2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不典型小肠梗阻患者;安全性方面,1例经口进镜患者诉咽部疼痛轻度,1例经肛进镜患者出现便血。采用MDCTE方式,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被检测出有阳性表现。未出现不良事件。对于采用MDCTE检测未出现阳性表现的4例患者,进一步采用DBE检查,发现,其中2例小肠梗阻并黏膜水肿,2例为小肠瘢痕狭窄。结论针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MDCTE是良好的筛查手段,DBE是良好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小肠梗阻 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 双气囊小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诊治成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4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诊治效果。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1例,甲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乙组患者使用甲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甲组的71.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甲组为28.57%,乙组为2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呕吐、癫痫等,影像学、脑脊液检查结果异常,使用甲泼尼松等激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急性脱髓鞘脑病 临床症状表现 地塞米松 甲泼尼松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