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都通过增强MRI或者CT进行检查。结果26例属于恶性病灶,其中15例为肝细胞性肝癌、7例为胆管细胞性肝癌、4例为转移性肝癌;42例为良性病灶,其中14例为血管瘤、6例为局灶性结节增生、15例为局部脂肪缺失、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增生结节、另外两例分别为炎性假瘤和肝囊肿,鉴别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2.7%。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的方式显著不同。结论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当中,超声造影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尽管其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是基于其安全无创性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把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征与价值。结果对照组18例,平扫呈低密度的11例,等密度的4例,高密度的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15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的3例,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13例,呈等密度的5例。观察组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中央瘢痕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呈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而延迟期与静脉期的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11例中央瘢痕病灶均见延迟期强化。结论螺旋CT及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能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MRI中央瘢痕延迟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已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手术前施行CT检查,给予研究组手术前施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研究组检查确诊率为98.00%,检查漏诊率为2.00%,无发生误诊;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80.00%,检查漏诊率为14.00%,误诊率为6.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以对照实验为手段,分析探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方式的运用价值和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随机抽取我院两组患者,2016年度选取的患者为参照组,共1532例,2017年度选取的患者为实验组,共1765例。就参照组实行一般性护理,实验组施以风险管理护理,就两组在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受投诉率,护士被赞以及质量控制评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中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受投诉率,护士被赞以及质量控制评比率分别为0.65%、96.78%、2.12%、3.23%、81.23±6.98,实验组分别为0.17%、99.34%、0.00%、9.97%、97.97±5.92。2016年与2017年的各项比率,差异性较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在普外科病患护理中的应用具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对静配中心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静配中心实行细节管理时划分为研究组,选择2016年3月-2016年9月未实施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行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调配评分为(68.2±3.1)分,发放评分为(65.6±2.5)分,管理评分为(66.1±1.9)分。对照组调配评分为(89.9±2.6)分,发放评分为(88.3±3.0)分,管理评分为(97.5±2.2)分。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通过细节管理,可以提升静配中心的管理质量,且可以提升相关科室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室当中不同时段的护理人员划分为两组(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为对照组,(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急诊护理管理中危机管理的不足,并于2015年11月开始实施危机管理,对两组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危急意识、工作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危急事件较对照组大幅度降低;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值,P值小于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危机管理能够有效防范危机,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理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在护理管理部推广实施了管理循环法,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量表分别从护理文书、危重症管理及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及感染控制、药品管理四个方面对实施管理循环法前后的护理质量展开评价,分析管理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施管理循环法后,护理文书质量评分(95.6±1.7)分,危重症管理及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7.4±1.5)分,病区管理及感染控制评分为(97.3±1.2)分,药品管理评分为(96.8±2.3)分,各项数据均高于实施管理循环法前(P<0.05)。结论管理循环法可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深化各项护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对于提升护理管理部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