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呼吸科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患者的临床评估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该病患者40例对比研究结果优质组高于常规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该病患者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内镜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内镜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内镜、染色内镜、NBI内镜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的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内镜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内镜介入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本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急诊内镜介入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介入是一种安全性高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手段,能够全面有效地改善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介入肺脏病学属于肺脏病学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主要是着重将先进的支气管镜及胸膜腔镜技术应用在从气管、支气管狭窄至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等一系列胸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学术上将介入肺脏病学定义为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一门科学及艺术,呼吸系统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属于一项在人体呼吸系统内进行的以内镜作为介入工具的技术,在十多年前由欧洲呼吸学会及美国胸科学会等组织对呼吸系统介入诊断及治疗重新命名介入性肺脏病学。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在呼吸内科的介入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手术、电磁导航系统、介入性肺癌根治术、内科肺减容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诊断治疗技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呼吸内科介入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笔者首先针对呼吸内科介入诊断及治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简介:仿真内镜(virtualendoscopy,VE)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其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磁共振扫描(magneticresonance,MR)等医学影像学技术采集病变组织及周边组织的横断面图像.应用软件和相关三维算法重建空腔脏器内黏膜情况,达到模拟传统腔内内镜的作用。VE还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病变组织与腔外邻近组织的关系,更适合观察传统内镜无法探及的体内区域。目前.VE技术主要利用螺旋CT、MR、超声等方法采集原始影像数据.特别是空腔脏器腔内容积数据。螺旋CT是最常用的影像采集技术.与常规CT相比其具扫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后期图像处理过程主要包含透视投射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前者是相同体积情况下使距离近的物体看上去比距离远的物体体积大的一种成像模拟技术;后者能将螺旋CT或MR获得的容积资料通过软件合成三维图像,此图像可360°旋转.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病灶,并可利用减影功能选择去除某一些遮掩病灶的血管和骨骼。常用的重建方法有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display)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renderingtechnique)。目前VE成像技术主要采用容积重建技术。同时在三维重建的基础立体图像上.通过调节人工伪彩获得类似纤维内镜的仿真色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管镜的应用在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管镜,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做功(WO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纤维置管镜可提高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面部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诊疗垂体瘤的成果。方法将医院神经外科的68例垂体瘤病患选作探讨对象,通过予以多种类的诊疗方案,将68例参与人员分为两个队伍,分别为探讨队与参照队。参照队病患采用经颅手术诊疗,需在额下进行操作。探讨队病患则采用神经内镜牵引通过鼻蝶入路切除术诊疗。分析两队成果。结果接受诊疗后,探究队总有效率为94.12%,参照队总有效率为79.41%;而探究队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病患出血情况与参照队相比较程度较轻,剂量较少,探究队接受诊疗时间与参照队相比较耗时更短,探究队肿瘤提出率是97.06%,而参照组的肿瘤剔除率使73.53%。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诊疗方案应用在垂体瘤病患上成果突出,对病患身体损伤较小,伤口小利于愈合减轻病患疼痛,实操性强,手术操作耗时较短,则削弱了手术风险程度。安全性高,降低了患并发症几率。控制疾病恶化,缓解疾病症状,帮助病患恢复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可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手术对急诊胃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于2014年~2018年至本院急诊科就诊的胃出血患者,根据是否立即行内镜手术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在接受保守治疗后择期进行手术,研究组则立刻进行手术,就两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出血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给予急诊胃出血患者内镜手术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出血,还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痰菌转阴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0.0%、93.3%,均较对照组的40.0%、66.7%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能有效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难治性鼻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均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分别使用传统的填塞法治疗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4.1%,对照组分别为81.6%、28.6%、3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