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肠胃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5较对照组6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感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117例,对其进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测,并作药敏分析,研究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65株粪肠球菌和52例屎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血液科和消化科,屎肠球菌主要来自消化科,两种肠球菌年龄分布均集中在40-60岁之间;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为55.38%高于屎肠球菌32.69%,而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分别为13.84%、16.92%、32.31%、30.77%,均低于屎肠球菌78.85%、80.77%、82.69%、71.15%,P<0.05。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普遍高于粪肠球菌,临床药物使用时需开展科学合理的药性检测,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0名,医护人员将11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后的治疗有效率及胃肠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36%)、胃肠道症状评分(79.53±2.46)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7.27%)、胃肠道症状评分(60.42±2.33),本次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排便次数异常、腹部不适、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对患者疾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及其并发症与肠外表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任意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表现判断、结肠镜检查以及接受钡餐检查等,观察患者的并发症以及肠外表现的诊断过程以及治疗过程。结果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35例并发症,包括肠出血10例、肠穿孔8例、肠梗阻8例、炎症包块4例、瘘管3例、肛管炎1例以及癌变1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71%。此外,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发生72例肠外表现,具体包括关节炎30例、皮肤病17例、肝胆疾病12例、口腔溃疡8例以及眼部疾病5例等,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为73.47%。结论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患者同时伴有并发症以及肠外表现的患者需根据其具体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慢性结肠炎患者应用联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联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可通过联用整肠生胶囊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肠内营养乳剂(TPF)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同期收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额外加用肠内营养乳剂每日500ml,对照组不加用,进行EN支持90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总数(TLC)无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经治疗后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加用肠内营养乳剂TPF行EN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液间断输注和持续输注用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鼻腔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以胃肠营养泵持续注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者以50ml注射器间断注入肠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后,试验组TSF为(6.6±0.9)mm,TP为(72.0±1.8)g/L、LYM为(1.5±0.2)109/ml,APACHE-Ⅱ评分为(19.2±2.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期间,试验组腹泻1例(3.3%),反流1例(3.3%),未见胃潴留和吸附性肺炎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行持续输注或间断输注均能基本保证营养供给,对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肠内持续营养输注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肠内滴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肠内滴注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以及恢复自主排便时间更早,治疗5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与血清CRP表达水平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配合中药肠内滴注可有效改善SAP患者体内炎症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和中毒性肠麻痹,对肠道功能衰竭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参胶囊和固本益肠片联合益生菌在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疗效方面有无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A组谷参胶囊联合思连康;B组固本益肠片联合思连康,疗程4周。结果A、B两组在治疗腹泻型IBS的缓解时间、总有效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研究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谷参胶囊和固本益肠片联合益生菌治疗成人腹泻型IBS安全有效,疗效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部手术以后并发肠瘘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本研究选择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别对两组患者落实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以后,本研究“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常规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30/39),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腹部手术以后并发肠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4例,对照组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肠外营养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无法实施肠内营养,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来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在实施肠外营养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肠外营养静脉通路,持续对内环境及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避免了宫外发育迟缓现象出现,明显的提升了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肠外应用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4例在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治疗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各17例,其中保守治疗组实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愈率。结果在我院收治的作为临床研究治疗对象的34例患者中,保守治疗组治愈14例,治愈率为82.35%,手术治疗组治愈15例,治愈率为88.24%。结论在进行治疗时,不论对肠瘘者行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选择,肠瘘患者要及早识别,并尽量做到提早入院,进行相关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且能减少住院诊治时长,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随机选取80例在2017年8月~201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小儿咳嗽患者,将80例患者分为45例采用安儿宁颗粒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和45例用小儿感冒颗粒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安儿宁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38例(95%),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咳嗽效果优于用小儿感冒颗粒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安儿宁颗粒在治疗小儿咳嗽上起重要作用。结论采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咳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