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改善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负性情绪变化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组间予以对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和预后,可作为理想护理方案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科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围术期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占40例。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归为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归为系统组。比较上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其中系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为(32.61±1.58)分、SDS评分为(41.28±2.36)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38.49±2.11)分、(46.85±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围术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可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期间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结果对比差异不存在可比性(P>0.05);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经统计学计算,组间评分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讨论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较大,可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从而确保患者治疗效果,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我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科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开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3.3%,可见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运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模式对初产妇情绪(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9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22名初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实施由助产士主导、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期连续照护,即孕期家属参与个性化指导、分娩期家属陪伴分娩、产褥期家属参与产科床旁护理、产后2周家庭访视指导孕产期照护;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能够明显降低初产妇焦虑、抑郁,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模式对初产妇情绪(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22名初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实施由助产士主导、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期连续照护,即孕期家属参与个性化指导、分娩期家属陪伴分娩、产褥期家属参与产科床旁护理、产后2周家庭访视指导孕产期照护;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的孕产期连续照护能够明显降低初产妇焦虑、抑郁,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为人体内体液调节系统,其中人体循环系统中含有RAS,但此物质亦遍布于人体血管壁及心脏、中枢与肾脏、肾上腺等组织,并协助靶器官各项调节。现代医学证明RAS与人的心血管系统正常发育密切相关,并发挥着心血管功能稳态及电解质、体液平衡维持的作用,亦可起到明显的血压调节效果。故临床上常用抑制RAS系统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为此本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作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产后抑郁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社区2016年3月—2017年2月管理的产妇124名,对其产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调查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将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50名产妇伴有较为明显的产后抑郁,占40.3%;74例产妇未伴有产后抑郁,占59.7%。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妇文化程度、是否初次分娩、社会支持情况。通过干预后,两组抑郁程度干预组抑郁减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产妇抑郁情绪,使产妇无压力的度过分娩期和产褥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介入溶栓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焦虑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和生存质量主观感觉两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焦虑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AS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缓解焦虑临床疗效好,患者的满意度也高,值得临床上大力的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团体独到培训对医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影响。方法将6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医学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增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团体辅导,观察两组实验前后感戴得分情况及正负情绪因子得分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感戴量表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感戴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实验后各因子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前两组成员正性情绪因子与负性情绪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在实验后观察组正性情绪因子及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培养医学院学生的积极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不孕不育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观察组45例不孕不育患者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不孕不育患者在HAMD评分、精神性抑郁评分、躯体性抑郁评分上的差异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孕不育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精神性抑郁和躯体性抑郁评分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抑郁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我院从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选取了110脑梗死患者,经鉴定共有90例患者脑梗死后出现抑郁情绪。以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医院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除了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方法外,还给予了研究组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用HAMD进行评分发现,两组患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用HAMD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得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低,两组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程度,效果比较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