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为日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某院为例,在医院中随机选择120位住院儿科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60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60人的干预组。通过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儿科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同时还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为观察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干预组院内儿科患者的感染几率要低于对照组院内儿科患者。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方式能够对儿科院内感染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适用于临床治疗中,相关医疗护理团队需要对这种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多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收集198例胸外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改善前),2015年7月1日-2015年10月30日收集130例胸外伤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改善后),对比改善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调查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标率和进步率。结果我科胸外伤护理改善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改善前(5.4%vs8.1%),P<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标率和进步率分别为150.0%、56.2%,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接收的88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感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感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还能提升护理结局、降低感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续性护理对降低糖尿病足感染风险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双盲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延续性护理,分别就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合并感染例数(4/50,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50,24.00%),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在血糖控制稳定例数上(49/50,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0/50,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降低糖尿病足感染的过程中,利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例数,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性指标在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情况及护理研究,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120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组给与敏感性护理,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相同的时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3),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一定的敏感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减轻患者负担,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消毒供应室在职护理工作人员8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工作人员40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法,实验组行PDCA循环护理管理法,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手术器械感染率,研究护理管理工作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手术器械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管理工作效果较高(P<0.05)。讨论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帮助护理人员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滑脱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留置PICCO导管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每组均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组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导管滑脱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的导管滑脱率是8.8%,细节组是2.9%,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3%,细节组是97.1%,细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留置PICCO导管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常规分娩组予以常规分娩,未用无痛分娩,无痛分娩组则予以无痛分娩。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耗时、分娩中疼痛指数;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无痛分娩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优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产程耗时、分娩中疼痛指数优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和常规分娩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价值高,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耗时和减轻产痛,同时不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在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来院检查,实施宫颈自动采集制备液基细胞学检查,根据HPV感染分为4组,单一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一共40例,多重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19例,单一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为26例,多重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为15例。结果20~50岁的发病人数较多,其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降低。低危型HPV感染会引发生殖道、肛周以及外生殖器出现湿疣病变,很少会引发宫颈恶性病变,因此其引发病变程度不高,而在低危型和高危型混合感染中,引发宫颈病变,均为高危型HPV感染引发的,因此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HPV感染对宫颈影响无统一性的定论,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讨。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要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护士正确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能力,充分发挥护理部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医院还要对感染的控制进行监控,把控制感染的工作当做评定医疗质量的一项标准。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加强护理工作,完善护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极大作用,可明显提升护理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满意度,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晚交班缺陷率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并对圈成员分工明确,选定“降低晚交接班缺陷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护士晚交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目标预期设定,通过问题解析明确问题要因,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对策,观察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晚交班缺陷率变化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晚交班缺陷阶段合计次数由原来的92次将至23次,现状值由原来的25.56%下降至6.39%,目标达成率109.17%,实际改善幅度75%。结论合理制定并正确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晚交班缺陷率,有效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持续完善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控制感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