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如果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症状,不仅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必须要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进行相应的探究,确保能够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而胰岛素及其相关的类似物作为现阶段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具体发展历程以及胰岛素的制备现状,探究重组人胰岛素及相关类似物的安全性特征及应用进展。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63个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63个病灶均呈实性,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45个(71.4%),以低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与云絮状略高信号18个(28.6%);增强扫描后肿块强化不明显14个,轻度强化35个,以轻度强化为主、局部较明显强化14个;子宫内膜增厚6例(14.3%),腹水12例(28.6%),25例雌激素E2检查中10例增高(40.0%).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T2WI呈明显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表现;子宫内膜增生及雌激素E2增高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的超声诊断特征,并与睫状体黑色素瘤进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治的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患者22例(22只眼),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睫状体黑色素瘤患者23例(23只眼)作为鉴别,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UBM检查显示21例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中,呈高回声14例、中等回声4例、低回声3例,17例侵犯虹膜及房角,1例侵犯巩膜;15例睫状体黑色素瘤中,呈中等回声5例、低回声10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22例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中,形态呈梭形1例、半球形21例,15例病变内可见血流信号;23例睫状体黑色素瘤中,形态呈梭形1例、半球形15例、蕈状7例,22例病变内可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显示,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峰值强度低于睫状体黑色素瘤,平均渡越时间长于睫状体黑色素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的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I在儿童单发性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性W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征象。其中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组8均为单侧单个肾脏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CT平扫为等、低或混杂密度,病灶占位效应显著,周围脏器受压明显。MRI表现为等低T1WI、等高T2WI信号为主,其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后瘤体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压迫残余肾脏。结论:CT及MRI可明确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灶,可为临床检出本病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6例脂肪母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年龄≤3岁者35例(76%)。包块均为单发、无触痛;包块质软或质中39例(85%),活动良好或较好41例(89%)。包块位于皮下26例(57%)、肌层14例(30%)、皮下及肌层均受累2例(4%)、腹膜后或系膜上4例(9%)。包块最大径≥3.0cm41例(89%)。包块表现为稍高回声33例(72%)、低回声11例(24%)、杂乱回声2例(4%)。包块边界清楚35例(76%),形态规则35例(76%),内部可见线状、条索状强回声分隔36例(78%),包块内出现钙化1例,裂隙状弱回声者1例。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0例(43%)、Ⅰ级23例(50%)、Ⅱ级3例(7%)。比较脂肪母细胞瘤弥漫型(10例)与局限型(36例),发现质地、活动度、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强回声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临床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包块多质软或质中,活动良好或较好。声像图特征为包块多位于皮下,最长径>3cm,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半数以上可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较局限型质硬,多位于肌层,最长径>6cm,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强回声分隔。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结果及准确率。结果:超声检出肿块34例,检出率为94.44%;漏诊2例,漏诊率为5.56%;正确诊断28例,准确率为77.78%;误诊6例,误诊率为16.67%。其中超声鉴别诊断为实性肿瘤29例,占85.29%;鉴别诊断为囊实性肿瘤者5例,占14.71%。手术及病理检查形态与超声表现基本一致。结论:实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为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未见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容易诊断。囊实性超声诊断较难,需与其他肿瘤如卵巢囊肿、畸胎瘤、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因此,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腱鞘巨细胞瘤( GCTTS)的超声、 CT、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 27例经病理证实的 GCTT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中 GCTTS病变均为局限型, 18例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 9例包绕肌腱生长,其中 7例浸润邻近骨质;与正常骨骼肌相比,病灶 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1WI上, 13例呈稍低信号, 10例呈等、低信号, 4例呈等信号。结论 GCTTS以局限型多见,相比超声和 CT扫描, MRI在发现病变及其程度、范围、疾病诊断以及随访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侧阴囊鞘膜积液反复发作2年余。2017年2月计划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恶性病变不除外,建议手术或穿刺活检,患者拒绝,遂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腰疼、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压异常波动,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查体:无特殊。相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为1.120ng/mL,癌胚抗原为1.300ng/mL,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7.86U/mL,CA15-3为13.12U/mL,CA19-9为6.04U/mL,CA724为1.48U/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0.373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7.370ng/mL。增强CT:左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病灶最大截面约7.7cm×6.6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并见多发点状、小圆形钙化。增强扫描呈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且有结节样相似强化方式的小病灶包绕左肾动脉,左侧肾上腺未见显示(图1)。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3岁。入院前10天呕血1次,色鲜红,解柏油样便4次,伴头晕、乏力。近1年体质量减轻15kg,无腹痛,无发热。体格检查示:患者皮肤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侧腹扪及6cm左右肿块,质硬,边界尚清,较固定,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3.69&#215;1012/L,血红蛋白104g/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CA125(-),CA724(-),大便隐血(-)。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