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52例甲状腺癌中31例肺转侈患者胸部CT、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CT、Tg、^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7%、89.5%、88.1%,83.9%、94.3%、93.6%,93.5%、99.8%、99.3%和100%、100%、100%。结论与CT及Tg检查相比,^131I-wBS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价值更高,但仍有漏诊,故宜联合3项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转移癌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1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治的葡萄膜转移癌患者25例(29只眼),分析超声检查中病变的位置、形态、隆起高度、基底-高度比率、内回声及其特点、有无挖空征和脉络膜凹陷征、有无继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混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查病变内血流情况等。其中14例(14只眼)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25例(29只眼)葡萄膜转移癌患者,累及左眼8例(32.0%)、右眼13例(52.0%)、双眼4例(16.0%);位于虹膜睫状体4只眼(13.8%)、脉络膜25只眼(86.2%);7只眼(24.1%)病变超声表现为扁平隆起回声、7只眼(24.1%)为半球形隆起回声、15只眼(51.7%)病变表面回声不规则(可见切迹或呈波浪状);病变隆起高度平均为(3.5±2.2)mm,基底-高度比率平均为3.7±2.1;27只眼(93.1%)病变内回声表现为低于相邻眶内组织的低回声;2只眼(6.9%)挖空征阳性,5只眼(17.2%)脉络膜凹陷征阳性;21只眼(72.4%)出现继发视网膜脱离,11只眼(38.0%)合并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显示,21只眼(72.4%)病变内可见树枝状血流信号。14例(14只眼)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3只眼(92.9%)病变的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快进快出型。结论:葡萄转移癌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放射性131I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值及胸部CT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42例DTC肺转移患者,通过动态监测131I显像、Tg值和胸部CT等评价131I治疗肺转移灶的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5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有效率59.5%(25/42);17例无效或病情进展,无效率40.5%(17/42)。单纯按131I显像、胸部CT、Tg值判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3%(27/42)、71.4%(30/42)和59.5%(25/42)。治疗前后Tg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26,P=0.043)。结论:131I能较为有效地治疗和控制DTC肺转移病灶。Tg值异常升高,经131I治疗后无明显降低,提示131I治疗疗效欠佳。131I显像、Tg值、胸部CT动态监测是查找肺转移和评价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评价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在肿瘤患者肋骨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核医学科行SPECT/CT融合显像并经随访明确诊断为肿瘤肋骨转移的21例患者共42个病灶,以及明确诊断为肋骨损伤性病变的12例患者22个病灶,病灶对侧的正常肋骨作为对照,测定SUVmax,采用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转移组SUVmax平均值为24.05(SD=11.84),对照组为5.25(SD=1.63),损伤组为13.71(SD=5.61),三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肋骨病变(转移、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最佳诊断阈值为7.96,灵敏度为95%;肋骨病变中,肋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阈值为20.45时其灵敏度为57%,特异度为91%。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中SUVmax值可作为肿瘤肋骨转移的辅助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前基线CT门静脉期图像的直方图分析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is,CRLM)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34例CRLM患者,共计132枚病灶,经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或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卡培他滨单用)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两次常规腹部平扫加增强三期CT扫描,于化疗前4周内行CT基线扫描,化疗开始后2~3个月内行第2次扫描以评估疗效。对患者门静脉期CT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Version1.1)进行疗效评估,获得相应转移瘤的纹理参数,比较缓解与非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基线CT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各参数预测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准确率及截断值。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达成一致意见后勾画感兴趣区。结果:34例患者中,缓解组21例,非缓解组13例。缓解组的均值、方差、偏度和百分位数(10%、50%、90%、99%)低于非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峰度值和1%百分位数无显著差异(P=0.769、0.06)。90th百分位数在截断值为167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81.82%),此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及AUC分别为74.42%、95.65%、96.65%、66.97%和0.854。结论:CT门静脉期直方图分析对预测CRLM患者新辅助疗效具有潜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量^(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r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远处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将153例确诊为肺转移和(或)骨转移的DTC患者(均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45.5±18.26)岁。所有DTC患者于口服治疗量^(131)I[平均(147.97±45.35)mCi]后的80-96h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单独对SPECT、CT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27例受检者经SPECT/CT显像显示为单纯肺转移(双肺转移109例、单纯右肺转移9例、单纯左肺转移9例)。其中80例SPECT图像表现为病灶摄碘或部分摄碘,另47例SPECT图像未见病灶明显摄碘。15例患者SPECT/CT中胸部CT图像未见肺内有转移性病变征象,但SPECT图像见异常~(131)I浓聚灶。所有153例患者中,26例SPECT/CT显像发现骨转移性病变,病灶部位最长见为脊柱(14例),然后依次为肋骨(6例)、四肢骨(6例)、胸骨(5例)、骨盆骨(5例)和锁骨(2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病灶部位^(131)I异常浓聚,但3例CT图像为阴性。结论:^(131)ISPECT/CT有助于诊断和评价DTC患者肺、骨等远处转移,可为DTC患者的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和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和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和(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和(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判断中的作用,研究其与常规超声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术前进行过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的132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132个,常规超声观察病灶大小、纵横比、皮质厚度、淋巴门状态和血流模式等特征,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观察淋巴结内部较硬区域的占比。以最终手术或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用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7.0%、87.9%、81.8%,联合诊断中平行诊断和系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8%、84.5%、84.1%和56.1%、100%、72.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辅助手段以帮助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例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点,探讨PET/CT监测食管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食管鳞癌术后于本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对166例有复发和(或)转移的病例分析其复发或转移部位、频数及代谢程度。结果:166例患者中,局部复发45例,80%为吻合口原位复发,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灶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149例转移病例中,单纯淋巴结转移占72.5%、单纯血行转移占4.7%、混合转移占22.8%。淋巴结转移以纵隔(66.8%)、锁骨上(39.2%)、腹膜后(21.1%)、腹腔(11.4%)为多,少数出现肺门、盆腔、颈部、腋窝、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骨、肺、肝、胸膜为主,少数伴有肌肉、腹膜、脑、脾、心包、肾上腺转移。PET/CT可检出小于1.0cm的转移淋巴结(57例),淋巴结短径大于等于1.0cm组与小于1.0cm组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淋巴结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以吻合口局部为主,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少数为血行转移。PET/CT易检出复发转移病灶,在探测小于1.0cm淋巴结转移、非常见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血行转移方面独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防范医疗风险。方法: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种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在服务过程中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结果与结论: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almesothelioma,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关键表现及其在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年来因原因不明胸痛、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行^18FFDGPET/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MPM和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程度、胸膜FDG积聚形态、SUVmax及全身伴随征象,并判定MPM的TNM分期。结果:MPM组多为无或少量胸腔积液。胸膜FDG积聚形态类型比较发现,MPM组纵隔胸膜FDG积聚者明显多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70%vs20%,P〈0.01),而两组间结节型、肿块型、不规则环形,以及叶间胸膜、横膈胸膜FDG积聚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胸膜SUV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伴随征象中,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MPM组明显少于胸膜转移性腺癌组(25%vs80%,P〈0.05),而心包、胸壁和肋骨侵犯,同侧胸廓体积缩小在MPM组中明显增多(50%vs20%,P〈0.05;75%vs25%,P〈0.01)。MPM组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为60%,Ⅲ-Ⅳ期为40%。结论:^18F-FDGPET/CT发现纵隔胸膜FDG积聚是MPM与胸膜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表现,同时在MPM临床TNM分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