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疾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随机选取86例,其治疗时间在2019.1-2021.2之间,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三叉神经半月节脉冲射频、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数据中,两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95.34%),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数据中,两组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6.98%),低于对照组(23.2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疗效较为理想,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微创痔疮手术治疗痔疮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严重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的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中实施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微创痔疮手术治疗,分析2组痔疮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严重痔疮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痔疮患者接受微创痔疮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和康复时间,意义重大。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份到2020年4月份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治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头罩吸氧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重点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讲,通过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q干扰素(IFNα)治疗的疗效,并探讨HBsAg消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长期接受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HBV-DNA〈1000拷贝/mL,持续时间〉12个月),且HBsAg低水平(HBsAg≤〈2000U/mL)的HBeAg阴性CHB患者,转为IFNα治疗4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DNA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和血常规,停药后随访24周。以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HBsAg〈10U/mL为疗效评价指标。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确定HBeAg阴转史及HBsAg变化情况对治疗后HBsAg消失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停药24周时,15例(18.1%)获得HBsAg消失,5例(6.0%)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9例(10.8%)达到HBsAg〈10U/mL。HBsAg消失组中HBeAg自发阴转的患者比例高于HBsAg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7,P=0.002)。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0.5logU/mL者治疗后更易实现HBsAg消失(X^2=16.576,P〈0.001),其预测HBsAg消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95%CI:0.686-0.935,P〈0.001)。结论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CHB患者,序贯IFNα治疗可获得较高HBsAg消失率;HBeAg阴转史及治疗早期HBsAg变化情况可用于预测及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