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双下肢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加上双下肢穴位按摩和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出现时间。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为10.8±1.2天,对照组为14.6±1.6天。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出现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双下肢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出现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下肢穴位按摩 艾灸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使用双下肢气压泵对卧床患者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 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卧床护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按照住院病历号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气压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静脉血栓情况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气压泵 卧床患者 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 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36例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CTA及 DSA 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36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为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及 CTA 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结论: 下肢血管 DSA 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双下肢气压治疗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选取60例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预防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被动按摩的方式,按照传统方式由病人家属对病人双下肢进行按摩;预防组在常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上,间断使用气压治疗仪。对两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比较。

  • 标签: 射频消融术后 气压治疗仪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肌肉抽搐是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是由于低钙较严重或合并碱中毒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加而发生。在老年人中尤其是老年女性,钙和维生素D摄入减少和雌激素缺乏导致钙缺乏。2007年2月我科收治1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病人,在局部麻醉下经尿道膀胱颈病灶电切术后发生双下肢强烈抽搐,现将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女性膀胱颈梗阻 下肢抽搐 护理报告 清除术后 病灶 尿道
  • 简介:股骨干骨折在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大腿疼痛、压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是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其中有效的牵引对患儿的恢复和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护理关键是注意患儿臀部离牵引床的高度,以达到有效牵引。

  • 标签: 双下肢悬吊牵引架 可折叠便携式 婴幼儿 股骨干骨折
  • 简介: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发病部位为小腿中下段前内侧面,即靴区"gaiterarea",其次是内踝、外踝和足背部。静脉畸形和静脉回流障碍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常见的原因,80%~90%的下肢溃疡创面大,伤口经久难愈[1],普通换药方法疗效差,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

  • 标签: 下肢 溃疡 湿性敷料 压力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孕产妇在围产期内,多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且由于分娩出血量较大,血运等生命体征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较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局部的皮肤血液供应即逐渐降低,营养状态差,形成局部的皮肤的炎症,进而导致溃疡。其次,血栓可通过浅静脉进入到深静脉,进入到大循环,进而进入肺脏,形成肺栓塞,危急生命。

  • 标签: 孕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安全 因素分析[1]
  • 简介:摘要  近年来, 受社会步伐加速及生活压力因素影响, 心力衰竭疾病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且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在医学临床中, 呼吸困难、水肿、肢体无力而活动受限等症状均为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严重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重度水肿患者还会出现张力性水泡,进而出现皮肤破溃的情况。重度心衰引起双下肢水肿伴皮肤破溃的患者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将1例重度心衰引起双下肢水肿伴皮肤破溃患者中西医治疗与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 标签:   心衰 水肿 皮肤破溃 中西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后血栓性疾病高危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钠与双下肢气压泵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产后血栓性疾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分组方法是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35例。参照组应用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实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双下肢气压泵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股静脉血流指标及血浆粘度。结果:实验组的产后血栓性疾病高危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后进行对比,其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平均速度较高,其血浆粘度较低,P

  • 标签: 产后 血栓性疾病 低分子肝素钠 双下肢气压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双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4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组各24例,观察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的干预结果。结果:研究组的双下肢肌力分级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双下肢肌力,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运动疗法 人文关怀护理 急性脊髓炎
  • 简介:【摘要】 总结了1例创伤性胰腺炎,主胰管断裂,行“创伤性胰腺破裂、主胰管离断、胰腺脓肿、脾周脓肿”术的常规护理及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早期给予抗感染、抑酸、胰酶等对症治疗,双足肿胀,皮下脓肿处予以硫酸镁湿热敷及脓肿穿刺术并留取细菌培养基药敏实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处予以抗凝治疗及护理。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后患者于入院后第三天出院,2周后随访恢复良好,已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创伤性胰腺炎 低蛋白血症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效果。方法: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选取128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4例,将集束化护理给予对照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组间发生DVT、下肢肿胀的情况、住院时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DVT、下肢肿胀几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 神经外科
  • 简介:脑瘫患儿除肢体运动障碍外,25%~35%的脑瘫存在流涎症,流涎给脑瘫患儿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衣服潮湿异味,颊部皮肤刺激,体液减少外,还影响患儿语言发育。另外,心理障碍、社会歧视等方面也不容忽视,给患儿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我院康复中心多年来就脑瘫患儿流涎症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康复护理 流涎症 脑性瘫痪 脑瘫患儿 肢体运动障碍 不良后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是指从受孕起至婴儿期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综合征,姿势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是脑性瘫痪常见的临床症状。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脑瘫的发生率约达到1.8%-4.0%,是造成儿童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性瘫痪症状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但由于不同儿童的症状、病因和发育不一,因此必须及时采取个体化的医治。本文结合当前医学界针对脑性瘫痪儿童的主要诊疗方案和思路展开剖析,以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诊疗方案 心理康复
  • 简介:目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总结38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入院6周内经过床上锻炼期、坐位平衡至站立期、站位训练期、行走训练期的早期康复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入院6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29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6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3例。平均住院天数(41±8.4)d。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