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并评价其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查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的500件手术管腔器械分别进行三种清洗质量的检查,A组150件使用白通条检测法;B组150件使用白纱布检测法,C组200件使用自制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检查法,管腔器械清洗方式均为手工清洗加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比较三组检查方法的试用范围及清洗效果不合格检出率。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2=22.642,P<0.001)。白通条法和白纱布法不合格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与白通条法、白纱布法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适用范围广,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可作为管腔器械的日常监测。
简介: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Hunt—Hess分级Ⅲ级及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病例及护理资料。61例高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经严格护理后大部分患者Hunt—Hess分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护理,既可以预防动脉瘤再出血,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腔镜手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8月时间内收治的 176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使用分组方式,分为术前术后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手术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情况,具体比较护理过程中的患者腹腔出血情况、穿刺孔出血情况、咽喉不适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妇科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护理的方法在腔镜手术患者的具体并发症情况、满意度评价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P< 0.05)。结论:妇科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护理方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恢复时间,而且具有较好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健康保障。
简介:摘要:雾化器只能雾化一种药液,雾化另一种药液的时候需要打开雾化器本体加入药液,操作非常繁琐,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双腔雾化器,具有两个雾化腔室,通过两个加药口可以一次性加入两种药液,使用时,通过拨动拨片可使排气孔分别转动至两个出气孔上,使用方便,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作者基于该研究的设计成果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各种大大小小的口腔医院、口腔门诊、口腔诊所随处可见,人们对口腔门诊卫生消毒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而我院口腔门诊消毒供应室都没有规范标准的管腔器械消毒灭菌流程,消毒供应室的主要作用就是配合各临床科室做好可重复利用器械、器具及物品的回收消毒灭菌工作,从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由于口腔门诊专科性强,器械精细度高,各种器械消毒灭菌的条件不尽相同,若对器械消毒不当,则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事件,而且会对器械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口腔器械、加强消毒灭菌管理、优化消毒灭菌流程、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正、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口腔门诊消毒工作最迫切的目标,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就医环境,为临床医务人员做好最基础的保障工作,保障医院的医疗卫生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官腔器械时应用不同手工清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0年9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件参与本次的研究,数字随机编号,平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0件。参考组的器械采用传统的毛刷刷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的手工清洗方法,研究组则使用蒸汽清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的手工清洗方式,然后对比两组管腔器械的清洗质量以及清洗前后RLU值。结果:研究组管腔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达98%,远远高于参考组的86%;经过清洗,两组管腔器械的RLU值显著下降,但是可以看出研究组器械的RLU值(158.17±20.48)明显小于参考组的(248.72±34.9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官腔器械时,采用蒸汽清洗、多酶浸泡与超声清洗结合的综合手工清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腔器械的清洗效率,避免二次清洗的复工成本,且清洁质量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定位技术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人员在对照组14例患者置管中采用常规X线定位,在实验组12例患者置管时采用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对两组患者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情况、置管成功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78.57%,实验组则为91.67%,两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14.29%,实验组则为8.33%,两组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36.4±10.8)分钟及(28.5±10.3)分钟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所需时间,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