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骨高度变化。方法: 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 (<10mm)患者共 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 (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 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 ,两者之间进行配对 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 7.95-12.97mm,平均 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 4-10个月 ,平均 6.0±1.76个月 ;术后复诊拍摄 CBCT时间 3-6个月 ,平均 4.31个月 ,复诊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 5.83-15.24mm,平均 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 ,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 -2.12-5.32mm,平均降低 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的 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骨高度降低 ,少部分位点植骨高度增加 ,总起来说植骨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后出血患者使用米索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产妇共96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48例患者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进行治疗,组成常规组;剩余48例患者使用米索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92%,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米索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时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从我院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之中抽取132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借助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患者提供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其中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的61例患者,组成常规组,剩余的61例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称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发生率为6.56%,常规组发生率为19.67%;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为患者分别提供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虽然二者都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程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所以这种药物值得应用和推广在临床治疗之中。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急性脑梗死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状况。结果:通过对比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的S-100蛋白β亚基(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下降,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升高,且治疗组S-100β、NSE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2组在治疗后2周血清炎症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替普酶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抑制其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7.77%,其中显效占 64.44%( 29/45)、有效占 33.33%( 15/45)、无效占 2.22%( 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56%,其中显效占 33.33%( 15/45)、有效占 42.22%( 19/45)、无效占 24.44%( 11/4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肿瘤骨转移性疼痛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藻酸钙敷料在复杂性肛瘘病人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复杂性肛瘘病人,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在术后给予红油膏纱条填塞及藻酸钙敷料进行创面修复,并进行创面修复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结果 B组术后各时间段较A组创面面积均更小,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病人在术后应用藻酸钙敷料进行创面修复,不仅可以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表现,并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临床实用意义与价值,值得被进一步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 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 例患者, 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 ; 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 例患者, 病理确诊结核病 42 例, 非结核病 96 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 85.71% ( 36/42 )、特异度为 90.63% ( 87/96 ), 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 66.67% ( 28/42 )、 80.21% ( 77/9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结核患者 27 例, 肺外结核患者 15 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 77.7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 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 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 结核病 ;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interfer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tuberculosis in the future. Methods 138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and interferon relea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for ifn-ifn-release in vitro in differ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138 patients, 42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96 were non tuberculosi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were 85.71% (36 / 42) and 90.63% (87 / 9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6.67% (28 / 42) and 80.21% (77 / 96) of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There were 27 cases of tuberculosis and 15 case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of 77.78%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ISA method of interferon releasing in vitro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This method has higher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simple operation steps and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替普酶组34例,以瑞替普酶20 mu间隔30 min,分2次静脉推注溶栓;尿激酶组34例,以尿激酶150U,30 min静脉滴注溶栓。比较两组的再通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过敏反应。结果 瑞替普酶组的梗死相关动脉总开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 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脏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HBV-DNA载量及病死情况。結果 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50.00%(15/30), 高于对照组的13.33%(4/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联用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4 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96 例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研究 组( n=48 ) 和对照组( n=48 ) 。对照组患者应用内科常规的 治疗措施,研究 组患者 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的 基础上联用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对 两组患者的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 TNF-α和 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显著提高( 95.83% VS 81.25% ),差异有显著性( 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曲美他嗪,给予观察组曲美他嗪+琥珀酸美托洛尔,并对两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心率、血压、 LVEDD、 LVESD、 LVEF水平)、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曲美他嗪和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