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护理一体化服务。试验组在出院后加入骨质疏松俱乐部,接受系统、规范的延伸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恢复(Harris评分)和骨密度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的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L_2~L_4骨密度有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行的延伸服务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骨密度的改善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取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m=21)和对照组(Ⅳ=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老年病房住院并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应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K-B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50株(72.1%),革兰阳性菌33株(14.9%),真菌25株(12.0%).150株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4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不动杆菌属3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19株,占31.1%.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G-菌中以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致病菌呈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的变化。结果(1)156例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AF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与调控力,明显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目的研究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15名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训练为主)、腘绳肌抗阻训练及膝关节控制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膝过伸角度、Fugl-Ma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股四头肌、腘绳肌最大等长肌力,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治疗组膝过伸角度减小8.1°(纠正率为68%,P<0.01);FMA评分增加14.43分,MAS平均降低1级,优于对照组(P<0.05);10m最大步行速度平均增加19.19m/min,平均步长增加14.11cm,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长率为48.26%、48.08%(P<0.05),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结论加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及膝关节控制能力的锻炼,可有效改善膝关节过伸状态,提高下肢的活动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下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态度、舒适度四个方面,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肌缺血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双下肢动脉闭塞症(PAOD)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病科高龄高血压患者121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下肢动脉超声以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下肢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PAOD组(n=49)和非PAOD组(n=72)。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高血压患者PAOD发病率为40.5%。PAOD组年龄、冠心病发生率、血肌酐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非PAO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冠心病、白昼平均收缩压(dDBP)、HbA1c是PAOD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PAOD=-12.169+0.131×年龄+1.341×冠心病-0.069×dDBP+HbA1c×0.692。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PAO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年龄、冠心病、dDBP、HbA1c是PAOD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T2DM患者BM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间的关系。方法1592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BMI(kg/m^2)分为4组:消瘦(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5)、超重(25≤BMI〈30)和肥胖(BMI≥30)。彩超检查,一侧或双侧出现下肢动脉斑块判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结果916例(57.5%)T2DM患者伴发下肢血管病变。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下肢血管病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5%、59.2%、54.7%、52.7%,χ^2=10.52,P=-0.016,趋势检验P=-0.006。以正常体重为参照,使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1(BMI分组、性别、年龄、病程)、模型2(模型1加上血脂、HbA1c)、模型3(模型2加上空腹C肽、CRP)校正后,消瘦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3.30(1.32~8.26)、3.65(1.43—9.28)、6.02(1.93~18.74),P均〈0.05。超重及肥胖较正常体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C肽在回归模型中未显示为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论T2DM中,消瘦患者较正常体重者有较高的下肢血管病变患病风险;超重和肥胖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风险与正常体重者相似。
简介:目的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313/17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O%,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一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痛0及18.5%。结论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