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慢性心衰是一种持续性心脏疾病,通常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慢性心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也非常惊人。治疗慢性心衰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进行综合治疗。慢性心衰通常指心脏在长期的负荷下逐渐失去正常功能,导致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身体各个器官,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加普遍,因此了解慢性心衰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进行康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74例,均为发病1~12个月的初发卒中,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任务导向训练,2次/d,20min/次,5d/周,共12周。观察组另给予12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1次/d,30min/次,5d/周。疗效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站起-行走计时(TUG)测试、膝关节屈曲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评测(KFAROM)。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erg量表和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rg量表:(28±9)分比(22±9)分,(29±9)分比(24±9)分;FMA评分:(47±8)分比(36±8)分,(40±6)分比(36±7)分;均P〈0.01],但组间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FMA量表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0.75±0.30)、(4.71±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UG测试及KF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G测试:(35±13)s比(56±18)s,(53±17)s比(58±18)s;KFAROM:(82±24)°比(60±23)°,(63±23)°比(57±26)°;均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UG测试的差值分别为(21.5±5.0)、(4.6±0.6)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KFAROM的差值分别为(5.8±0.6)、(4.9±0.8)°,组间差异有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血脑钠肽(BNP)水平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BNP测定对心衰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择77例住院心衰患者及41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院当日采集全血标本,用荧光免疫分析的试剂盒测定BNP,并于当日完成6-MWT。BNP水平与6-MWT之步行距离(6-MWD)的相关性采用SPSSV10.0软件包分析。结果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与6-MW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2,P〈0.01。结论BNP水平可以判断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与6-MWT相比,检测更简便、安全、客观,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