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由于有了核磁共振,才能证实小分子团水。普通自来水经核磁共振检测半幅宽均大于100Hz(赫兹)。有的学者认为小于90赫兹为分子水。许多75至80赫兹的分子水,做不成临床,只能说有益于健康。国产或日本产的电解水机出的水,核磁共振检测在75Hz左右。这种分子水饮用效果,

  • 标签: 小分子水 治好 核磁共振 自来水 电解水 日本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观察我院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所纳入的290例血管支架患者的299支血管304处病变共316个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1个月至4年,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89%±12%改善至术后的5%±5%(直径法),术后1个月随访202例(69.7%),存活197例,5例于术后3h~7d死亡.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2例猝死.180例随访5个月至4年,无事件存活率(NES)73.3%(132/180).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3%),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再狭窄患者中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3次PTCA,1例行CABG.1例患者术后2年死于心衰,1例术后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术相关动脉).结论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效果好,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死亡、AMI及TLR)未增高,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术稍高.

  • 标签: 小血管支架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再狭窄 心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1984年4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168例,经左腋下切口手术治疗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 作者: 李琼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15期
  • 机构:巴中市恩阳区妇幼保健院,四川巴中636064
  • 简介:心血管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超声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患者说心里不舒服来就诊,这时了解心脏超声就显得尤为重要。心脏超声即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对心脏内部结构和功能检查及评价,进而指导临床早干预、早治疗。

  • 标签: 心脏;常见疾病;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的应用。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圈,分析外来器械包装流程最易发生缺陷的环节,找出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外来器械的包装缺陷由原来的平均1.1次下降至0.44次,目标达成率为88%。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提高外来器械包装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品管圈 外来器械 包装 应用
  • 简介:大量高血压患者通过电话和邮件与我交谈过,许多人以为是自己是因父亲或母亲患高血压而遗传的,问喝分子水能治得好吗?高血压不是遗传病,高血压是因热源食物长期过多,而致动脉粥样硬化才形成。喝分子水就是要祛除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原发性高血压。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小分子水 祛除 致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热源食物
  • 简介: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分子RNA(miRNA)全基因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的调控作用和早期预警价值.方法1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每组5例,对照组5例健康人.射频消融术前和术中分别取外周血和冠状窦血,提取血浆总RNA,使用microRNA芯片(microRNAv18.0)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VolcanoPlot法获得差异表达niRNAs,并用tMEV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并进行RT-PCR的差异表达验证.结果房颤组冠状窦血与外周血比较有14个miRNAs表达差异显著,其中6个表达上调:即miR-1266、miR-4279、miR-4787-5p、miR-4666a-3p、kshv-miR-K12-6-3p和miR-3150a-5p,8个表达下调:即miR-892a、miR-3149、miR-3171、miR-3664-5p、miR-3591-3p、miR-4423-5p、miR-4473和miR-574-3p.其中,miR-1266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均明显升高,而miR-3171则显著降低.房颤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及冠状窦血比较miRNAs表达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房颤患者冠状窦血与外周血比较miRNAs表达均有显著差异,而冠状窦血miRNAs更能反映心脏的代谢与调控状况;血清miR-3171、miR-892a、miR-3149在房颤发生发展早期出现且持续表达差异,有可能成为早期预警诊断的标志物;miR-1266、miR-4279、miR-4666a-3p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房颤的干预靶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基因调控 早期诊断
  • 简介:切口微创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MIDCAB)主要是指经左胸切口、右胸切口或胸骨旁切口行右乳内动脉(IMA)到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左乳内动脉到左前降支(LAD)的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最经典的术式是从左胸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然后吻合到左前降支。它是由Benetti于1995年首次成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经胸骨下段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6例VSD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例封堵不成功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伞 超声心动图 微创
  • 简介:目的对胸部肿瘤采用胸腔镜辅助进行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使用胸腔镜辅助进行切口手术对178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时间为3。4.2h,平均为3.8h;其他的手术时间为0.6~3.7h,平均为1.9h。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切口延长到12cm的患者有12例。对患者进行开胸的时间为4.5—12min,关胸的时间为14.5。29.8min。平均为21.5min。在进行开胸时,出血量在30ml以下,患者的切口都达到了I期愈合。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的时间为2.6d,平均为2.3d;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20d,平均为12.3d。结论对胸部肿瘤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切口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出血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少、开关胸时间短、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

  • 标签: 胸腔镜 胸部肿瘤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与基底节区梗死比较,阐明半卵圆中心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发病1周内入院的MR扩散加权成像轴面上显示半卵圆中心梗死的患者46例,以157例基底节区梗死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半卵圆中心梗死与基底节区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半卵圆中心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9±12)岁,其中男27例。基底节区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6±11)岁,其中男98例。半卵圆中心梗死与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高血压[63.0%(29例)比43.3%(68例),P=0.018]、冠心病[4.3%(2例)比17.8%(28例),P=0.042]、心房颤动[15.2%(7例)与5.7%(9例),P=0.036]、单侧肢体无力[17.4%(8例)比6.4%(10例),P=0.02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1,3)分比3(2,5)分,P=0.002]、梗死灶直径[(6±3)mm与(10±3mm),P〈0.01]、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4.3%(2例)比24.2%(38例),P=0.006]、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4.3%(2例)比17.8%(28例),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基底节区梗死比较,半卵圆中心梗死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梗死灶直径较小,同侧MCA狭窄及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较低。

  • 标签: 半卵圆中心小梗死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檗碱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兔料;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檗碱组:喂食高脂饲料并给予檗碱干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病理学大体观察显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檗碱组主动脉壁脂质斑块面积占整条主动脉内壁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0%、(59.6±13.7)%和(36.3±16.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参数分析显示,斑块最大厚度、斑块平均厚度、管腔狭窄度和斑块所占周径比值4个指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予檗碱干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分别比高脂模型组降低了28.88%和40.94%,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檗碱能够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小檗碱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经胸骨下段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的患者50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50例VSD患者中48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6%,2例封堵不成功中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在超声心动图(经胸及经食管)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伞 超声心动图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与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硬化 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5例的急诊手术资料,男性35例,女性20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PH)3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34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严重肺动脉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气胸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拔管后再插管3例、低心排2例、术后早期严重心功能不全合并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3例,常规治疗下仍少尿或无尿,持续3-5h,肺内渗出增多,中心静脉压进行性上升,均行腹膜透析治疗。全组病例51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和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急诊手术 婴幼儿
  • 简介: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做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32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为平常的1/2~2/3.结论该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 标签: 胸骨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手术 心脏外科
  • 简介: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缺损大小5~36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2~4cm,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腋下小切口 外科封堵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简介: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术中切口美观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逐渐推行微创切口手术。现选择我院1999年2月-2003年6月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行左腋下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与1999年2月前46例左胸后外侧切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小儿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