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和导致残疾最严重的疾病.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世纪30~40年代快速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通过积极采取控烟、降胆固醇计划等预防策略后,90年代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在过去的20年,英国的主要卒中事件下降了40%[2].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形势也更加严峻.在卒中临床事件中,约3/4为首发卒中,故一级预防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遵循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汲取国际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级预防策略,对于卒中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0.613~0.875).结论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未植入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6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MTWA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hazardratio,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7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953人。其中662人MTWA阳性,1705人MTWA阴性,340人MTWA不确定,246人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和MTWA阴性的患者相比较,MTWA异常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HR为4.51,95%CI:2.28~8.89,P<0.001)。结论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未植入ICD的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心电图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Ⅲ级缺血组(QRS波终末变形)81例(67.5%)和Ⅱ级缺血组(QRS波终末不变形)39例(32.5%),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及hs-cTnⅠ检测。比较两组冠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与血清hs-cTnⅠ的关系。结果(1)Ⅲ级缺血组中男68例(83.95%),女13例(16.05%);Ⅱ级缺血组中男27例(69.23%),女12例(30.7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Ⅲ级缺血组患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Ⅱ级缺血组(P〈0.05),Ⅱ级缺血组患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Ⅲ级缺血组(P〈0.001);(3)两组血清hs-cTnⅠ测定为偏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06);(4)Ⅱ级缺血组hs-cTnⅠ浓度低于Ⅲ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hs-cTnⅠ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