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使用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Ⅰ组等比重液,Ⅱ组注入重比重液,平卧位后,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麻醉期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时,选择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的脊麻效果、并发症相当。但等比重液可能更具优点。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用于剖宫产尤其是胎儿宫内窘迫等急症剖宫产,用药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局麻药液在脑脊液中的扩散受患者体位影响较小,无需头高足低体位,无需担心硬膜外置管不顺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一侧腰麻效果不佳。
简介: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50mg,1次/日)组,培多普利(4mg,1次/日)组,结果:服药后2,4,6,8,12周,(1)二组病人的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明显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5)。(2)舒张压正常率:氯沙坦组92%,培多普利组87.5%,(3)不良反应;氯沙坦组仅1例轻度头晕,培多普利组9例咳嗽(30%),被迫中断治疗6例(20%),结论:氯沙坦和培多普利均能有效地降压作用。然而,氯沙坦的耐受性远优于培多普利,将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一线理想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终止15~26周妊娠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孕15~26周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50例,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h重复1次,共服200mg,米非司酮口服完1小时后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对照组按常规行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结果研究组引产成功率,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分别为100%,(15±3.2)h,(9±1.8)h;对照组为94%,(26±7.53)h,(22±5.46)h.。结果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终止15~26周妊娠引产成功率,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安全,方便,能明显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联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缬沙坦的治疗作用。方法以106例符合入选标准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常规组与联用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支持疗法+缬沙坦治疗,联用组给予常规组方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将治疗前后检查结果变化、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并用统计学软件检验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联用组和常规组血清胱抑素(Cys-C)、血肌酐(SCr)、尿蛋白/尿肌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联用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用组和常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数据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肾病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检查结果,增强疗效,治疗作用显著。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且诊断为非勺型2级高血压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0例:上午7:00和晚上7:00各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30例:上午7:00服缬沙坦160mg,两组用药8周后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血压负荷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73.33%抵46.67%,P〈0.05;舒张压:76.67%眠43.33%,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治疗非勺型高血压,可以很好地控制2级高血压,并改变血压昼夜节律,早晚两次服用,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探讨伊贝沙坦洗脱支架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方法把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分为4组,裸支架组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低剂量组植入200μg伊贝沙坦洗脱支架,中剂量组植入400μg伊贝沙坦洗脱支架,高剂量组植入600μg伊贝沙坦洗脱支架,均随访56日后取出支架作病理检查,测量血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平均内膜厚度、狭窄程度.结果裸支架组血管腔面积小于3个药物支架组(P<0.05),低剂量组小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裸支架组内膜面积、内膜厚度、狭窄程度高于药物支架组(P<0.05);而低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洗脱支架预防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有量效关系.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以左旋氨氯地平为主的不同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及性别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先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口服,连续2周,血压未能达标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S+T"组(80人)和"S+Y"组(80人),两组分别于晨起时加用替米沙坦80mg和吲达帕胺2.5mg口服,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8周后"S+T"组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较"S+Y"组下降(P〈0.05);男性"S+T"组总有效率高于"S+Y"组(P〈0.05),女性"S+T"组总有效率低于"S+Y"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老年男性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疗效优于联合吲达帕胺,且副作用更小;老年女性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与联合吲达帕胺降压疗效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慢性颈部疼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斜方肌患者随机分为5组,1组在激痛点注射生理盐水,2组在人体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3组在中上斜方肌(E点)注射生理盐水,4组在E点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5组在E点和斜方肌下部进行0.5%利多卡因联合注射治疗(F点),对比五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主、客观疼痛程度。结果五组患者治疗前的主、客观疼痛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5组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客观疼痛程度均较其他四组患者轻,其次为4组患者、2组患者,1组、3组患者的主、客观疼痛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慢性颈部疼痛患者多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为缺血/复灌对照组,缺血/复灌+伊贝沙坦(100umol/L)组,缺血/复灌+伊贝沙坦(50umol/L)组,缺血/复灌+伊贝沙坦(100umol/L)+CsA(1umol/L)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心脏离体灌注下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最大收缩/舒张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灌流液乳酸脱氢酶(LDH)及心律失常评分。结果:单用伊贝沙坦组LVDP、LVEDP、LDH及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缺血/复灌对照组(P〈0.01);±dP/dtmax、CF显著高于缺血/复灌对照组(P〈0.05),合灌环胞菌素A可以部分甚至全部逆转伊贝沙坦的作用。结论:伊贝沙坦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部分可能是通过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