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黏液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黏液瘤摘除29例,经右房-房间隔切口,切除黏液瘤及蒂周围0.5~1.0cm房间隔组织,房间隔缺损小直接缝合,大补片修补.结果29例手术病人均无死亡.门诊随防2个月直4年,心脏功能良好.无黏液瘤复发及再生.结论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切除方法可靠确实,治疗彻底.

  • 标签: 心脏肿瘤 治疗 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心肌脂肪浸润又称脂肪心,是指心外膜下有大量脂肪沉着,并广泛地浸润到心肌纤维之间,压迫心肌纤维,导致心肌纤维萎缩甚至部分消失。病变常发生在右心室,左心室极少见[1]。因本病多无临床症状,故文献报道病例多为死亡尸检病例,且多为猝死患者。本文献报道病例为少见左心室心肌脂肪浸润,且因临床症状反复就诊患者。

  • 标签: 心脏病 脂肪心 左心室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室心律失常病人跨室壁极离散度。方法恶性室心律失常组11例,健康对照组13例,对两组跨度壁极离散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恶性室心律失常组病人跨室壁极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室壁极离散增大可能是发生恶性室心律失常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跨室壁复极离散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纳卡兰转心房颤动(房颤)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公开发表关于维纳卡兰治疗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前瞻对照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资料,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篇前瞻临床研究满足纳入标准。总共1133例房颤(房扑)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维纳卡兰组668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显示:维纳卡兰组房颤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3%vs.14.1%;OR=5.73;P<0.0001),尤其是在新发房颤患者当中其转率可达52.2%(95%CI:46.9%~57.4%),中位转时间为11min。对于持续房颤维纳卡兰率为8.3%(95%CI:3.1%~13.6%)。房扑终止率为2.6%。尽管维纳卡兰延长QRS波时限和QT间期,但在观察期内未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结论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维纳卡兰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复新发房颤,维纳卡兰对房扑转效果不显著。

  • 标签: 维纳卡兰 心房颤动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心房颤动药物律后心房收缩功能恢复过程.方法53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在药物律后第1、14、28天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期跨二尖瓣血流.结果律后A峰、A波积分逐步升高(0.35±0.10cm/s至0.62±0.11cm/s、4.43±1.36cm/s2至6.02±1.50cm/s2),A波积分占总积分比例由26±7%上升至34±8%.结论持续心房颤动经药物律后心房收缩功能逐步缓慢恢复.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复律
  • 简介:患者女性,14岁。于入院前12h在劳动时突发胸骨后持续疼痛,伴心慌、气短、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急诊入院。查体:血压80/50mmHg,大汗淋漓,呼吸困难,121唇发绀,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哕音,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室率140次/分,Ⅰ、aVL导联呈qr型,q/r≥1,q波时限0.04s,V2-V6导联呈QS型,ST段呈弓背型抬高0.1~0.3mV,肢体导联QRS波群电压〈0.5mV,T波低平,心电图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黏液瘤 QRS波群电压 AVL导联 心电图诊断 少年
  • 简介: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对生理状态下兔心肌心室间极异质影响。从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角度探讨临床应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作用电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在不同刺激频率[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cycle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ms]下,不同浓度普罗帕酮(对照组,1μmol/L普罗帕酮组,6μmol/L普罗帕酮组,10μmol/L普罗帕酮组)对正常心肌左右心室内膜APD影响。结果普罗帕酮由低浓度(1μmol/L)至超治疗浓度(10μmol/L)呈非浓度依赖性地减少室间离散;左右心室内膜APD和室间离散在不同浓度普罗帕酮干预下仍呈慢频率依赖特点(P<0.05),且这种特点对普罗帕酮呈非浓度依赖。结论生理状态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极离散。普罗帕酮可减少这种极异质,这可能是其对无缺血心肌室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电药理学机制之一。

  • 标签: 普罗帕酮 心室 动作电位 药理学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4例HO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8例),观察组给予益气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8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27.8%,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室间隔厚度(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分级(SAM分级)、左室流出道(LVOT)流速、二尖瓣舒张期A峰、E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舒张高峰充盈率(LVDPFR)、左室舒张高峰充盈时间(LVDPFT)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比较,均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脉注射液可改善HOCM舒张功能和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减低左室流出道梗阻,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益气复脉注射液 灯盏花注射液
  • 简介:目的比较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持续心房颤动(PAF)疗效和安全.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选取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72例PAF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布利特组(33例)采用伊布利特静脉注射转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1mg,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0.01mg/kg.胺碘酮组(39例)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转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300mg,体质量<60kg患者,首次剂量5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min内、3h内、12h内、24h内转率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x2=10.7330,10.6500,8.4538,5.1932,P<0.01或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平均转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t=7.9009,P<0.01);伊布利特QTc平均恢复时间短于胺碘酮(t=15.783,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0,P>0.05),但伊布利特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胺碘酮组更短[(0.38±0.10)h比(16.75±8.39)h,t=11.195,P<0.01].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持续房颤率高,转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快.

  • 标签: 心房颤动 持续性 伊布利特 胺碘酮 转复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87%。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心律失常发作,降低SCD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重要手段,最终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与心室极离散度(QTd)关系.方法与结果对36例AMI行PTCA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2导联心电图同步监测描记,发现:①PTCA术后出现RA时,心电图上QTd值比术前有明显延长(P<0.01).②PTCA1h后心电图QTd较术前缩短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PTCA术后出现RA与QTd延长有关;②成功PTCA1h后心律失常减少与QTd缩短有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心室复极离散度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简介: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可挽救生命,但有时药物或其他办法更有效。虽然心脏节律有时会出现异常,但心脏终生稳定跳动能力是非常强劲,它电路系统亦非常稳定。当中两个潜在致命心律失常是:(1)室心动过速和(2)心室颤动。中止这些节律并恢复正常一个有效治疗方法是用电击:

  • 标签: 心脏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 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节律 心脏除颤器
  • 简介: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极不均一变化及缬沙坦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ms,中层:244±24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ms,中层:172±15ms,外膜:168±16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极不均一增大.

  • 标签: 缬沙坦 心肌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运动员心电图改变。方法选择出一千例运动员心电图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自动分析报告结果99%出现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心包炎、高血钾、早极综合征等异常心电图诊断。结论99%运动员出现早极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 标签: 心电图 运动员 早复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膀胱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膀胱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患者共8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针对膀胱灌注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及完全不遵医行为比例分别为80.5%、19.5%。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1.5%、43.9%1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膀胱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你颈部角度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你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如iPad等平板电脑上阅读电子书或发电子邮件,你患颈部和肩部疼痛风险同时也在增加。但是,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布里格姆和妇女医院及微软一项研究结果,简单地调整一下您视角就会减轻。因为“长时间观看平板电脑,会影响到你颈部、头部和肩膀。这样做时间越长,你脖子弯下机会就越多,”这项研究是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员研究结果。

  • 标签: 肩部疼痛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电脑 防止 电子邮件 颈部
  • 简介:高科技器械可以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生活。植入型心律转除颤器(简称ICD)挽救了许多人生命。ICD可以监测心脏心律及心率,当检测到心率有稍微异常时,可以释放低能电击矫正异常。另外,ICD还能释放更强电击,像在胸膛上迅速踢一脚,从而终止可能威胁生命心律紊乱。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生活 挽救生命 心律紊乱 ICD 高科技
  •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方法,在尽可能短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 PCI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极综合征(ERS)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0例ERS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45.47±10.13岁。45岁以下36例占60%。32例(53.3%)以心脏急症收住入院,其中14例(23.3%)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1.7%)误诊为急性心包炎。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4例单支血管狭窄〉70%。结论ERS者主要易误诊为冠心病及AMI。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