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在心脏中,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存在于相临心肌细胞间的一种由特殊膜蛋白通道组成的具有亲水性的特殊低阻抗区域,它的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间和化学信号的传导。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对A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GJ与AF的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缝隙连接 心房颤动 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研究 化学信号 细胞间
  • 简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古老的谚语.不适用于那些因心律失常而安装植入式心脏除颤或者起搏.并在死后将其带入坟墓的人。目前.很多除颤和起搏要么跟着它的主人一起火化.要么被取出当作医疗垃圾一样被处理掉.其实.这些昂贵的装置还很有“前途”,这么浪费实在非常可惜.如果被退回到出产装置的公司.研究人员就能够检测它的功能如何、是否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把它送到专门回收起搏和除颤的非盈利组织.它会被捐赠给需要它但没有经济能力负担的人。

  • 标签: 心脏除颤器 起搏器 回收 心律失常 医疗垃圾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报道20例心室风暴患者,对其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16~81岁(52±26)岁,均有24h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3次的病史。其中扩张型心肌病6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陈旧性心梗1例,心肌炎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长QT1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1例,高血压并Ⅲ度房室阻滞1例。其中2例ICD术后风暴。结果20例患者死亡7例(31.6%),4例院内死亡,3例出院后短期内猝死;1例扩张型心肌病CTR-D患者,以利多卡因终止发作后,转外地治疗,因仍无法终止心室风暴,短期内进行心脏移植,随访一年余,未发作心动过速。其余患者随访1~33个月,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或二者合用,均未发生室速或室颤。结论心梗或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均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而电解质紊乱、心衰加重、药物影响:RonT室早为风暴的常见促发因素。治疗包括祛除可能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原发病,血运重建,改善心肌供血,纠正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射频消融治疗ES的技术日渐成熟,已应用于ES的急性和择期治疗,尤其药物不能控制者,更适合消融治疗。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射频消融治疗 短期内 心力衰竭 风暴 电解质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室风暴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心室风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心室风暴患者均出现一项或多项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室影室颤,但在室影室颤发作前常有交感神经激活,伴有相应的一些预警性心电图表现。结论早期识别心室风暴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室电风暴 心电图 电复律
  • 简介:目的验证兔心脏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心向量的综合。方法采用35只新西兰兔,环第4肋间胸背1圈,选取7组方向对应的穿刺点,穿刺胸腔,记录环心表1周,体表1圈各14点的心电图。应用头胸导联(HC)同步记录相对应两点的心电图,统计记录到R(r)波的例数。结果环心表和环第4肋间胸背1圈的所有点都记录到R(r)波,相对应点记录到R(r)波的例数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记录的心电图没有显现出心向量综合的预期效果。

  • 标签: 新西兰兔 瞬间心电向量 心电图 胸腔穿刺 头胸导联
  • 简介: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是对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创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实践,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保障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电检查和监护服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远程医学模式和新式远程心设备和网络技术,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工程中将直接服务于广大百姓。

  • 标签: 远程心电 心电监测系统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心电监护系统 保障模式 服务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的生理特性,以探讨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生理基础。方法:台氏液灌流下分离获取30只兔左房及相连肺静脉组织,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插入标本不同部位。程序刺激下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各项参数: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APD50)。结果:正常台氏液灌流下,在肺静脉心肌袖的入口处及远端刺激均可记录到一种快反应动作电位,1期复极迅速,平台期短,形态似三角形。两者的静息电位、AP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PD50近端长于远端.(168.50±36.13)GIS:(142.39±24.46)ms,P〈0.05。肺静脉近心端可观察到自发搏动.其自发电位表现为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低,频率慢。似存在舒张期除极。以4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循环灌流后,2例肺静脉心肌袖近端快反应动作电位出现了早期后除极。结论:肺静脉肌袖的自发动作电位、复极异质性,及可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期后除极等生理特性,均提示肺静脉可能通过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微折返诱发局灶性房颤。

  • 标签: 肺静脉 心房颤动 心肌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研究心率对心频谱的影响。方法:在去自主传出神经的动物上,通过结扎右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准确测量两心房间期(AA)和心房波与心室波间期(AV),采用快速傅立叶转换(FFT)的方法将其转换为频域函数进行分析。结果:随着AA起搏间期的缩短,AV间期的频谱变化表现为低频逐渐升高,由400ms时的(8.1±2.7)nu升至250ms时的(47.2±4.41)nu(P〈0.01),高频成分则由400ms时的(85.4±6.2)nu降至250ms时的(34.7±11.4)nu(P〈0.01),而高频、低频比则由10.6±3.2降至0.74±0.29(P〈0.01)。在右冠状动脉阻塞情况下,起搏程序同上,此时AV间期的频谱变化表现亦为低频逐渐升高,由400ms时的(20.9±8.4)nu升至250ms时(63.4±0.1)nu(P〈0.01),而高频成分由400ms时的(65.2±12.3)nu逐渐降低至250ms时的(25.8±10.5)mu(P〈0.01)。其高低频比值也由3.12±2.41降至0.44±0.28(P〈0.01)。结论:随着AA间期的缩短,AV频谱表现为低频逐渐升高,而高频逐渐降低。在缺血情况下,这一趋势没有改变。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心率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静息态功能MRI对认知科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发挥重要价值。认知和行为的个体差异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相关,而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静息态功能MRI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任务态脑功能成像不同,该技术反映人脑静息状态下的神经活动,不需要任务设置或外部刺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皮质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监测(TTM)对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TTM检查。结果168例中94例(56%)出现心律失常,72例(43%)出现晕厥发作,48例(28.6%)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晕厥的发生中更常见。晕厥检出率与监测时间有关,延长监测时间大大提高晕厥的检出率。结论电话传输心监测对晕厥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晕厥 心律失常 诊断 电话传输心电监测
  • 简介: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在前任主任委员顾菊康教授的领导下,多次提议、策划和组织讨论关于《中国远程心监测专家建议》事宜。2014年1月10日第四届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新任主任委员侯月梅教授领导下,在黄永勤会长的关怀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专委会2015年一项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落实。它是远程医疗的重要部分,是当前急需规范的检查项目。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房室阻滞 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等具有临床性质的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的心电图(ECG),其数字化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和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刺激小脑,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药物加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远程监护技术与三维心散点图技术相结合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借助远程网络技术传送3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海量心数据)资料;采用非线性理论的Lorenz散点图分析法,经计算机处理,将直观的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并将分析软件转换为三维模式,从长程心数据中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持续时间和频率。结果三维彩色心散点图色彩鲜艳、立体感强,不仅直观展示了心律失常的类型与严重程度,而且显示了心律失常发生的时刻、持续时间和频率。结论三维心散点图是快速准确分析动态心电图的新方法,兼有时间散点图与Lorenz散点图各自的优势,适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

  • 标签: 三维心电散点图 远程监护 心律失常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分支型室速(FVT)的生理特性及合理治疗。方法根据FVT者的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探讨。结果13例FVT者QRS波时限均无明显增宽(≤130ms),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4例RBBB伴左后分支阻滞(LPFB),11例可见室房逆传。8例用异搏定治疗;3例先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后用异搏定;2例室房逆传1:1者,用食管调搏终止发作;5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结论F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因其生理特性,易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分支型室速 电生理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检查,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parti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PAPVC)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15—59岁,中位年龄37岁)经外科手术证实的先天性P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27例进一步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得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PAPVC均为右肺静脉异位连接,其中两条右肺静脉21例(58.3%),单纯右上肺静脉11例(30.5%),单纯右下肺静脉4例(11.1%)。合并静脉窦型缺损33例(91.6%)。经胸及(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正确诊断PAPVC31例(86.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对PAPVC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外科术前提供足够的信息,可作为PAPVC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心动图 解剖学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静脉窦型缺损